国庆七天,如果一定要进行总结的话,我想用“停滞”两个字。
1.学习上的停滞
假期时间很充足,对于日常抱怨没有时间学习的人来说,七天真的算得上一个不短的假期了。如果利用的好,可以学习很多,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可以写很多文字。但是这七天,我却没有利用好。无论是在新网师的学习,亦或是自己安排的读书,这七天自己都停滞了。新网师本身假期是没有课程,但是有布置作业,截止时间就是七号提交。可是直到最后一天,我的作业还处于正在进行时状态,甚至内心有点不太想完成,感觉自己这学期的学习没有全身沉浸,尤其小学英语研课。一方面对于讲师的课程有点不知所云,看着资料包也不知道主要想讲的内容是什么,作业也是云里雾里的,全凭感觉在做。可能因为体验感不好,就不想投入吧!内心也想,如果学习其他课程会不会是另外一种情形。王子微课作业是需要利用AI工具进行完成,自己在完成的过程中也发现自己不能给出清晰的指令,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没有获得学习上的成就,的确也打击了我的自信心。
这也让我想到班上的孩子们学习是不是也这样,面对毫无兴趣的课程,学起来兴趣恹恹,学习结果上没有自我效能感,如何会对学习感兴趣呢?他们的学习只是基于外在的“逼迫”。
2.输出上的停滞
不仅在学习上,我在思考和输出方面也显得停滞不前。整个假期,我几乎没有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也没有深入思考过某个问题。除了第二天读书会的春青老师为我们进行了一次分享,我总结了一下。除此外,再无像样的输出。这个现象其实不是这个假期刚出现,我仿佛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每天只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看到梁树丽老师在简书上因为一根捡到的玉米、炒了一顿豆角都可以写出一篇长文,而我却没有这个能力。或者是自己没有进行深度思考,在每天晚上安静下来写的时候总觉得好像一天没有什么精彩。作家安东尼·格拉夫曾说过:“无论你多么出色,如果你不能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文字,那么你的思考就毫无用处。”这句话无疑道出了输出的重要性。输出不仅是对自己思维的一种整理,更是一种深度思考的过程。自己还是需要坚持。
然而,正是这份停滞,让我开始审视内心的深处,那些被日常琐碎所掩盖的渴望与梦想。我意识到,停滞并非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是灵魂在沉寂中寻找新生的契机。正如落叶归根,是为了来年更加茂盛的生长,我的停滞,或许正是为了下一次更加猛烈的飞跃。
于我而言要学会在停滞的涟漪中寻觅灵魂的律动,让每一次的停顿都成为一次深刻的自省,每一次的迷茫都成为一次心灵的洗礼,国庆虽过,我相信我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