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骏,你知道吗?如果没有成东青,我是不会和你成为朋友的,你总是认为自己的事情是最重要。你记得那年成东青得肺结核,你说你要考托福,不去看他,你太自私了...”
邓超听完,就要上去揍佟大唯,结果被虐了,爬起来以后,他说道:
“王阳,你错了,我只是曾经以为我很重要,只是曾经。”
这是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一段台词。昨天一位老大哥跟我聊天的时候,说了一句,“你要把自己的时间分享给别人,这样别人也会把他的时间分享给你,长此下去,你才能融入这个大家庭,如果你每天下班以后都是在做自己的是,也不搭理别人,那你就只是我们的同事,而不会变成家人。”
听到这儿以后,我脑子莫名就出现了上面那几句电影台词。似乎我跟孟晓骏差不多(当然我没他那么牛逼),至少性格方面是类似的。我原以为是我不擅长跟别人打交道,现在发现是自己抗拒跟别人打交道,甚至是不屑做这种事,无形之中损失了很多“获得友谊”的机会
我一直都喜欢独处,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锻炼,一个人看电影,我觉得一个人挺好的,除此之外,有两三个知己好友就够了,酒肉之交不用那么多,昨天聊完以后,我有点怀疑自己一直以来的这种生活习惯了。
用我朋友的话来说,我这种人不沾地气,好像一直活在自己的梦里面,而且还是一个类似于乌托邦一样的梦里。
我总觉得,我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至于同事之间的关系只要不是太僵就行了,所以多半情况下不会花很多时间去维护,我把那些时间都用来做一些能“提升自己的事”,这就导致了,我每换一个地方,以前的同事、关系基本上就断了,我不会主动去联系,别人除了有事,也不会来找我,慢慢的就烂在记忆里面了。
这难道是我不占烟火气的原因?我不知道。
或许他是对的,或许我是错的,谁知道呢?
但是改变一下这么多年的社交模式,尝试一下新的方式,也不见得是坏事啊。毕竟一天有24个小时嘛,每天花2~3个小时,用来跟大家打成一片也还是可以的。
如果真的适应不了,还是可以再改回来的嘛。
还有一点就是工作,昨天他也聊到了这个,用你正常上班的时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剩余的时间去做一个你自己的号,当你把这个号一步一步做起来的时候,你就知道运营是怎么回事了,你总不能这辈子都当一个内容输出者吧!当然了,这本身没什么不好,但你学会了运营,知道了一个号背后的生存逻辑,对你而言还是有很多好处的,所谓技多不压身嘛,你有了一个突出的长板,再把其他的凑凑,就会是一个很好的个人品牌了。你知道现在这个年头,个人品牌价值涨得比房价还要快吧!
我不得不承认,他说得都对,
是我自己想得太简单了,好在,现在也还来得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