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心经》,就是读《西游记》时,读到唐僧遇乌巢禅师授予《多心经》,告其今后遇到危难时刻,就背诵它来稳定心性。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西游记·十九回)
《西游记》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据《西游记》八十五回记载,却说师徒四人出了钦法国界,来到隐雾山时,唐长老见有凶气,渐觉惊慌,满身麻木,神思不安。孙行者道:“你把乌巢禅师的《多心经》忘了。”唐僧说没忘,孙又说,:“你虽记得,还有四句颂子,你却忘了哩。”三藏问那四句,行者脱口而出:“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说毕,还这样议论了一番:“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差错些儿成惰懈,千年万载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
那时特别喜欢这句“心净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而对《心经》没有特别的关注。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竟然越来越喜欢读这几百字。一遍遍的读,有一遍遍的收获。心气平和,万般皆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