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西方文明#情绪#欲望#痛苦
原文
他们在寻找什么
卡尔·荣格(Carl Jung)在他的一本书中写到,在他与一位美洲土著酋长的谈话中,这位酋长告诉他,在他的印象中,大部分白人都表情严肃,眼神呆板并且举止冷酷。他说:“他们总在寻找一些东西,可他们在寻找什么呢?白人的欲望通常很强,他们总是需要些东西,他们通常急躁不安。我们不知道他们要什么。我们想他们简直是疯了。”
在西方工业文明产生之前,这种急躁不安的情绪就开始了。西方文化现在已几乎影响着整个地球,包括东方的大部分地区,这种情绪现在出现了一种史无前例的急剧增长的趋势。这种文化在耶稣时期就产生了,在佛陀之前600年,甚至在更早的年代就产生了。那么你为什么经常焦虑呢?耶稣经常这么问他的弟子们。“难道焦虑会让你活得更久吗?”佛陀也说,痛苦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无止境的欲望。
对当下时刻的抗拒与本体意识的丧失有密切的联系。弗洛伊德同样承认这种焦虑情绪的存在,在著作《文明及其不满》(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中,他谈到了这一点。但是他并没有认识到引发这种情绪的根本原因以及从它之中解放出来的可能性。这种情绪已经创造了一种非常不幸和极度暴力的文化,这不仅对它本身是一种威胁,而且对这个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威胁。
核心观点
痛苦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无止境的欲望。
我的转述
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文明的进程并没有给人带来更多的平和和喜悦,反而让更多人看到了人与人的差距,渴望获得更多外在财富。一切向外求,而不向内看。想而不得,想而不做,由此焦虑、烦躁、慌张地过着每一天,陷入痛苦的深渊,甚至做出危及生命的举动。
我的体验是什么?
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我常安慰自己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好似情绪就能好一些,可以接受当下的状态。实则这种不满成为一种消极情绪也留在了心中。强行用“不在意”压制和掩盖了“很在意”,道理并没有想通。
现在我有了另一个视角思考解释这个问题。希望如意、顺利、符合自己的期望的想法,都是用欲望、想法支配自己。“如意”从何而来?因为我用自己的标准设定了结果,“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期望”从何而来、因为我用过去的经验判断了未来的结果。看不到眼前的实况,不愿接受眼前变化着的环境、人和事件。
人常说,幸福的日子不常有,痛苦生活是常态。其实不是没有幸福,而是我们常被过去的思维模式支配,与人攀比,失落感倍增,用过去的经验推测预判未来,陷于失败的习惯性无助,觉得前途渺茫。
如何从痛苦中摆脱出来?
从经常问自己“想要什么”转化到此刻我“能做些什么?”
不与当下时刻抗拒,不丧失对本体的觉察,让意识回归,自然会有生活的智慧。
具体有哪些不抗拒的行动,下节我们继续学习书中的论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