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闲适生活有很多种,
古人把中国人的古雅生活
描绘的淋漓尽致,
书房之内,可以读书,
焚香,对弈,插花,
书房之外,可以侯月,
寻幽,品茗,抚琴
国人自古便崇尚山水,
对风光霁月颇为珍惜。
北宋苏东坡
有个名曰“喜雨斋” 的书房,
苏东坡甚至为一座亭子
命名“喜雨亭”,
其谓:“亭以雨名,志喜也。”
民国周作人
有个名曰“苦雨斋”的书房,
每至雨下,其写作的灵感倍增。雨是窗外事,书为心头好。
一间书房,
清幽,玄静,
满架的书籍,
案上是日常所读的书,
无论是经、史、子、集,
还是诗、词、歌、赋,
都能让人手捧闲读,
沉浸其中,
伴随着窗外琳琅如玉的落雨,
心也可以变得悠远,宁静。
古人所说的扫石共看山色坐,
枕书同听雨声眠
写出了多少人窗下的诗意,
手倦抛书,听雨入眠,
大概抵得上十年的尘梦
雨往往跟草木有关,
中国人喜欢在书房的外面,
留一方空地,
大的可以是一方庭院,
小的可以是一眼天井,
再不济,也可以是瓦檐窗下,
在这些地方,种上清雅的草木,
比如像文震亨
在《长物志》中所写的
“一篁修竹”,“一畦苏带草”,
比如像计成
在《园冶》中
所写的“蕉叶”,“幽梅”等,
待雨下的时候,
淅淅沥沥,
打在这些草木的花叶之间,
为生活平添一份幽韵雅意。
听雨一事,
随着书房外的时间而变,
情境也有所不同。
天街小雨,草色清浅,
这是韩愈的春,
几回疏雨,敲打圆荷,
这是晏殊的夏,
巴山促膝,夜雨涨池,
这是义山的秋,
冰雪未至,雨袭寒梅,
这是苏辙的冬。
书房外一年四季的变化,
也随着这雨声而记录下来,
成为中国雅文化里,
最为惊艳的一幕。
它幻化成四时的风雅,
根植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成为文人心灵与天地物候的碰撞。
最喜欢南宋蒋捷
的《虞美人·听雨》一词。
少年听雨,人在歌楼;
壮年听雨,人在客舟;
而今听雨,人在僧庐。
他用了人生的三个阶段,
写出不同时期人生的境况,
而这正是一个人的一生,
此时的雨声,
成了超越生命之外永恒的载体,
我想他书房之外的雨声,
一定是
“悲欢离合总无情”的超脱境界。
新凉物物有精神,
静倚书窗听雨声。
在书房之中,
掩卷闭目,做个闲人。
听雨,来之则喜,去之则凉。
读书,书声清越,人淡如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