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政治家曾国藩说过一句话: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
人心向善是从古至今的群体抉择,更是我们传承至今的优良美德。
深以为然,与人为善是我们行走于人世间的准则,唯有如此才能走得远、走得顺。
【1】
和气的脸。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胡适说过,世间最可恶的事,莫过于一张生气的脸。
真的是这样,没有谁喜欢看一张剑拔弩张的脸,更没有谁愿意跟一个怒气冲天的人交往。
在知乎上看到有一名26岁的女孩提问:经常生气到气晕,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吗?
她说自己的身体一向不太好,而且血压偏低,但是最近遇到一些事情,经常会跟别人生气。
而且她每一次生气,都会气到头晕反胃,甚至都站立不稳,就算生气不严重,也会有头晕的感觉。
女孩现在最担心的是,这样经常生气,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
殊不知,女孩长时间顶着一张生气的脸,更是把自己推向无人敢搭理的境地,久而久之日子会更加艰难。
读过一则小故事。
一位教授带着孩子在水果摊上挑选水果,小摊贩很不耐烦地说:“你到底买不买?不要这样 挑来挑去的。”
教授礼貌地回答:“要买!要买!”
接着教授把挑好的水果交给小摊贩,并问多少钱?
小摊贩不以为然地说:“这个可是很贵的,你买得起吗?”
教授依然很谦逊地回答:“买得起,买得起。”并把钱递给小摊贩。
回家的路上,孩子忍不住问教授:“爸爸,您是教授,是我景仰的人,为什么今天让小摊贩 这么吆来喝去的呢?难道您一点都不生气吗?”
教授回答孩子说:“待人有理、谦虚礼貌是我的水准,无礼、势利是小摊贩的水准,我不能让他的水准拉低我的水准。”
诚然,教授面对无礼的小摊贩,有充足的理由生气。
但是教授更加明白,一张生气的脸,远不如和气的脸更让人愿意靠近,也更能把事情办好。
哲学家周国平说,到了一定的年纪,总要学会与周遭的一切和平相处。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我们活得越久会越明白,一张充满善意与微笑的脸,才是我们与周遭和谐共处的“招牌”。
当我们展露笑脸的时候,对方也一定会回以真诚,还有什么事沟通不了、解决不好呢?
【2】
克制的嘴。
作家亦舒说,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理由很简单,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而你,不一定懂他们的生活。
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却成长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不一定懂你的选择,你也不一定懂我的人生。
因此,说话留有余地,不嘲讽、不指责是做人最基本的素养。
想起读书时,我们宿舍一共8个女生,原本和睦的像家一样的环境,最后却败给一号床王娜的嘴。
有一回阶段性考试的题目很难,考完后大家都吐槽说自己肯定考不好,王娜却冷哼一声说:“知道考不好,考试前咋不知道好好复习呢?”
这也就罢了,话虽难听但心意是好的,最让我们听不顺耳的是,有一次三号床李霞的爸爸出车祸,她伤心得蒙着被子在哭泣。
我们都在劝李霞不要太担心,王娜来了一句:“谁让你爸倒霉呢?能不能别哭了?烦都烦死 了!”
一句话直戳到李霞的心窝上,她哭得更伤心了,我们恨不得把王娜推出宿舍,说话就不能克制一些吗?
一出口就说别人做得不对,这样不懂得口中积德的说话方式,只会让别人反感并且远离。
曾听过一句话,上帝给了你两个耳朵、一个嘴巴,就是让你多听别人说话,自己少说话。
我们不仅要少说话,更要懂得为别人着想,因为我们并不一定知道别人曾经历过什么。
看过一则小视频,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坐在公交车上,孩子很明显身体不太舒服,一直哼哼唧唧,妈妈努力地哄着。
一旁的一位大妈突然发飙,指着这位妈妈说:“能不能让你家孩子闭嘴?再吵就赶紧下车!”
妈妈的眼泪当即下来了,一边躬着身子道歉:“不好意思,打扰大家了!”一边抱起孩子拍着后背。
其实我们应该理解这位妈妈的难处,但凡别人说话克制一些,她也不至于在众人面前哭成这样。
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古人教给我们的人生哲学,更是我们建立与别人之间良好的“链接” 方法。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总是说别人坏处的人,永远都不能证明自己是好人。
懂得在开口之前,先考虑一下是否会伤害到别人,则是我们应该学会的说话之道。
【3】
和善的心。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一个人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
温和而又善良的人,都有一颗悲悯的心,能够体察别人的心境,愿意我们都过得更好。
曾在一个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位妈妈的心声,她发了一张5岁的儿子确诊自闭症的照片。
这位妈妈写出了儿子从出生到4岁才确诊,然后艰难的干预康复的过程,文字真实到让人痛心。
然而她并不是为了卖惨,而是为了发出呼吁,希望大家多关注周围的孩子,如果发现跟她的儿子类似的症状,一定要及早告诉孩子的父母。
因为自闭症越早确诊才能越早干预,才能帮助孩子尽可能地恢复身体的各项机能。
有人评论说,自己也曾提醒过身边的孩子,却被孩子的父母当成不安好心,差点被打一顿。
这位妈妈的回复很坚定:“只要我们抱有善意,我相信人在做天在看。”
心存良善而又愿意帮助别人,是我们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最缺的品质。
但我们更应该相信“好人有好报”,海尔公司员工胡云川就是这样获得了好报。
事发当天,一名5岁的女孩从6楼的家里翻到窗户外侧,稍一失手就可能摔下去。
胡云川正好经过此地,他没有丝毫犹豫,连安全防护都来不及做,就从5楼的窗户翻出来,顺着雨棚攀爬到6楼,把女孩抱回了屋内。
海尔公司得知胡云川的善举之后,奖励了他一套价值60万元的房产。
在胡云川伸手救小女孩的时候,他想到的一定是确保小女孩的安全,而不会想到公司会给他奖励。
他能得到这份不菲的奖励,就是公司对胡云川那颗良善的心最好的褒奖。
正如高僧贡塘·丹白准美在《水木格言》所说,不管高低贵贱,心地善良都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你一心利益他人,即使根本不求回报,回报也会突如其来。
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需要善良,我们每一个人同样需要善良,一点一滴的善良,可以汇聚成积极向善的大能量。
因为我们都懂得,和善而又真诚的心,是多么弥足珍贵的存在,更是我们都应该具备的“内核”。
【4】
《真实的信仰》中说,人的修养,往往在不经意的言行举止中体现。
一张微笑的脸,一句温暖的话,一颗善良的心,构成了我们在人群中的基本“画像”。
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体现在我们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中。
唯有懂得用真诚的微笑待人,用沁入人心的话语交流,用温和善良的心灵相处,才是做人最大的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