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婚姻距离我挺遥远的。毕竟还未修炼够爱情的辛酸。
在我看来,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面对纷乱繁杂的社会,得先寻找立足的根基。
但一踏进社会,朋友圈的婚纱照,满天飞的喜帖,喜酒接踵而至。好像也是近在咫尺的事情。
古代人的“早婚早育”
古代十四岁女子叫“待字闺中”,意思是可以准备嫁娶了。二十岁一般也是女性出家年龄的上限,男性也大都20岁左右就成家立业,
而如今,踏出大学校园大门已二十有三。
但是古时候人寿命短,也是合理,待到父母四五十岁已是半只脚踏进棺材,早嫁或早娶意味新的家庭的成立得自力更生,不能依靠父母。父母也可以尽早减轻负担,不必过于操劳。
而现代社会就明显不同,最近看奇葩说胡建彪已四十,而邱晨等也三十有六,大都是单身人士。现如今大城市男性现在四十岁前结婚都属于正常的行为,对女性也宽容了许多,职场女性的社会形象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但对我自己而言,虽然没仔细规划几岁要结婚,但一想想如果40岁才结婚,子女20岁自己已年过花甲,还是觉得年龄差距有些过大,彼此之间可能更容易产生代沟。所以,有些事情也应该排上议程。
外公就是那种年纪轻轻就结婚生子那一种,于是40多岁子女成家立业,且都事业有成,于是他便开始了轻松愉快的中晚年养老生活。在我看来虽不向往,但比大多数同龄人清闲自在,也是一种好命。
婚姻是什么??
以前觉得婚姻一定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遥想午夜梦回,枕边人不是心上人,心上人已是梦中人。这种同床异梦的婚姻想想都觉得没有安全感。
现在对另一半的期许也不敢太高,自我认知还是有的,不过还是有些想象中的标准,首先第一点,应该得是一个可以讲道理的人,生活中有些小摩擦,小矛盾一定是在所难免,但是发生争执之后彼此可以坐下来冷静的交流,去寻找解决方法。
有句话说:夫妻吵架都会互相指责对方的不是。但是现实中大部分的矛盾的根源来源于外部,而不是两个人之间。因而正确的做法是一起面对困难,而不是产生内在冲突。
其次,对方至少是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可以将内心所有的喜怒哀乐,甚至那些阴暗面,都全盘托出。你愿意包容我的一切。虽然回过头想想自己也没啥阴暗面。
最后,也应该是一个可以依赖的对象。
就像歌词所描述“就算大雨将整个城市颠倒,我会给你怀抱”,外面天崩地裂,风雨飘摇不要紧,至少还有你。
就算全世界对你恶语相向,那我就对你说上一世的情话。
有一个坚固的港湾,在外拼搏奋斗才能心里踏实,才能无所畏惧。
我对爱情有很多很多美好的华丽的幻想,虽不一定能至,但心向往之。
在我眼中,婚姻是爱情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的结果。结婚后的日子可以平淡似水,但是两个人可以把它经营得甘之如饴。
理想中的那种就是可以打打闹闹,互相取笑,然后安静的时候,又可以互相探讨人生哲学,在言语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但是今天所学的心理学课程一把敲碎了我的黄粱梦,他说,你们都被言情小说误导了。
事实上,婚姻只是一场赤裸裸的交易。
婚姻制度为何产生?
这要追溯到远古人类。
古代人猿直立行走后盆骨收缩,产道变窄,加上大脑的不断开发脑体积逐渐增大,导致的结果就是人类的婴儿都是早产儿。
早产儿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出生后几年的时间内,婴儿完全没有自理能力,需要母亲无时无刻的照料。科学上称为“幼态持续”
而其他哺乳动物大都没有这个阶段,像草原上的鹿,大象,大都一出生几个小时就可以行走,很快便可以进食。
因此,女性在孩子出生前后这一段时间就没办法去收集足量的食物来维持自身和婴儿的生命供给。
这时就需要男性提供,而女性提供的承诺便是答应男性这个孩子是你的,我不会与其他异性乱搞。
而男性就负责为他们持续提供生存的资源。
婚姻是双方的一份契约。
这就是婚姻最初产生的原因。
为了保证这份契约的有效性,我们需要举办婚礼,需要佩戴结婚钻戒,我们会制定一系列的社会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领结婚证一般不作为婚姻的起始点,而婚礼才是。
中西方结婚都得举行婚礼,西方需要到教堂去请神父作见证人,去宣誓。
东方得邀请所有的邻里亲戚办酒席,打鞭炮,弄得好不热闹、
种种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其他人,我们彼此已制定了契约,不允许外来人(主要是潜在竞争对象)的介入,也希望其他人对我们的行为给予监督。
男性在这一方提供的是资源,而女性提供的是可生育的能力。
因而在婚姻里面男性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资产,或者获取资产的能力,而女性受看重的是外貌,身材。
这也为什么男性需要给彩礼钱,需要被要求有房有车,而对女性基本没什么要求。
虽然我们听过古代很多美好的爱情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苏轼与王润之,李清照与赵明诚......
但古代的婚姻结婚前大都不与爱情挂钩,大多数人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少女养在深闺人不知,可能洞房花烛夜才是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谈何感情基础。
有感情也是婚后生活的培养。
而唐朝的文成公主进藏和王昭君等的联婚则是一种政治手段,为了促进地区的和平和发展。
不仅中国,外国也是如此,童话故事里的王子吻醒了公主便从此愉快的生活在了一起。他们之前并不相识,
欧洲贵族一般只会与贵族联婚,很多人还是亲戚关系。
因而《傲慢与偏见》这种有些跨阶级恋爱才显得如此与众不同。
婚姻和爱之间的关系是近代才被发明出来的。
在美国,大众离婚率超过60%,在中国仅仅2016年一年,就有500W对夫妇离婚,130W对打官司上了法庭。
当代人的婚姻显得很脆弱。
中国离婚对数统计(万人)刘嘉老师说,这可能是他们误解了婚姻。
调查数据表明,父母包办的婚姻的幸福度在5年之后超过了自由恋爱的婚姻。
父母作为过来人,可能比年轻人更加理解婚姻的真谛所在。
在婚姻中,如若以感情作为基础,那么如果感情一旦出现问题,婚姻的大厦就瞬间土崩瓦解。我们可以看到,导致离婚最重要的原因是感情不和。
如果是以其他为基础的话,他们知晓爱并不是婚姻的全部,反而能冷静下来,解决好问题,继续走下去。
经济学说:婚姻就是合伙开公司。
在以前的欧洲,因为爱而结婚是要被嘲笑的。 恋爱只是作为一种精神社交。
这是赤裸裸的现实。
想想父母也是那种亲戚介绍然后就结婚的人,婚前不认识,但是婚后也平平淡淡,没有激情亲密的爱,但是可以互相扶持,偶尔的小拌嘴,家庭过的也算和谐。
这里并不是说婚姻中不需要爱,而是“爱”这一基础可能并不是婚姻中最重要的因素。
难道这意味我选择结婚对象得随便点?不需太过苛刻?
找个势均力敌的?用经济学眼光去看待??
或者、大不了先找一个结了试试看再说?
不不不。
即便如此,我也不愿意接受一段没有爱为基础的婚姻。为了社会的期许而去结婚不值得。
毕竟现在社会背景不一样了,女性再也不用依托男性才能生存了。社会规范和习俗在过去的存在有他们的道理,但是知晓他并不是为了遵循他,
而是理解之后去根据现实去调整,自己的幸福要把握在自己手中。
有两种爱情,一种是激情之爱,一种是伴侣之爱。
激情之爱轰轰烈烈,感天动地,就像泰坦尼克号的露丝和杰克。
伴侣之爱虽然平平淡淡,但或许是一种更难得的美好。
我追求的爱情里面没有算计,没有猜疑,无需经济的纠纷,
不必再为房产证上面要不要加对方的名字而苦恼,也无需纠结于要不要看对方的手机,我相信对方所说的每一句话。
希望将来有那么一个她,值得我为之倾尽所有而不求回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