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筷子拿的越远,以后离家越远。”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句几乎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话,成了很多人口中的名言,也成了我们甄别自己是否会远离家乡的一个凭证。
但是,可能连我们自己都未曾发现,筷子的拿得远近,只是生活中细节的体现而已。
很多人可能早已经忘记为什么将筷子拿得远,也同样忘记因为什么让筷子越拿越远。
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筷子与什么有关便会得到答案。
自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筷子拿得普遍都比较近。反之,筷子普遍都比较远。
这可能也是“筷子拿的越远,以后离家越远”这句话出现的原因吧!
与筷子最密切相关的一定是吃饭。
试想一下,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在陌生环境中,当他吃不到一个非常喜欢的菜时,他的第一反应该是什么?
是呼喊着把菜端过来?是站起来去夹菜?还是使劲伸长胳膊和筷子?
在我看来,使劲伸长胳膊和筷子应该是绝大多数孩子的第一选择。
因为他们知道周围的人都是陌生人,他们不可能像自己的父母一样无微不至的关照自己,那么便只能自己想办法!
这是漂泊的孩子。
那么对于一个在自家饭桌上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的菜时,他的第一反应又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是指着那个菜说我想吃?是直接把菜放到自己面前?还是站起来去夹菜?
我觉得这三者都可能存在。
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家,他们敢于去表达自己的喜好,他们知道自己的喜好一定会得到满足,他们要做的只是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这是家边的孩子。
其实,这两类孩子的想法一样,他们都只是想吃喜欢的东西。
但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两者的区别也很明显,一个需要自力更生,一个需要勇于表达。
筷子的远近本身并没有什么含义,但是很多习惯却通过筷子表达了出来。
享受过家的温暖,便不想轻易的逃离舒适区。反之,很少享受家的温暖,便感受不到什么是舒适区。
自小的漂泊意味着可能养成了一颗漂泊的心。在漂泊客的眼中,故乡是很模糊的记忆,他们习惯了自力更生,也习惯了漂泊,自然便开始远离故土。
对于他们而言,漂泊与否其实并无关系,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生存而已。
从小时候吃饭到长大后漂泊,他们都拼命的伸长自己的胳膊。
所以,与其说“筷子拿的越远,以后离家越远”,倒不如说是离开家以后,筷子越用越远。
那么,你的筷子是远是近呢?
-END-
作者简介:秋枝儿(ruiming11999),用文字记录生活,记录漂泊的日子。个人公众号:沪上漂泊日记(ID:lianjie1199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