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解

作者: 白丁_ | 来源:发表于2019-02-22 15:27 被阅读12次

参考《长沙药解》《玉揪药解》《本草备要》《中药学》

注:《长沙药解》选出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中的244个医方所用药物160种加以阐解。以药名为纲,结合原书中的方药证治,论述各药药性、功用、主治及用法。书名冠以“长沙”盖以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之故。


药性总义

五味之义

凡药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此五味之义也。

五色之义

凡药青属木入肝、赤属火入心、黄属土入脾、白属金入肺、黑属水入肾,此五色之义也。

五味之用

凡药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此五味之用也。

气味

凡药寒、热、温、凉,气也;酸、苦、甘、辛、咸,味也。

阴阳之义

气为阳,味为阴。气浓者阳中之阳,薄者阳中之阴;味浓者阴中之阴,薄者阴中之阳。气薄则发泄发散,浓则发热温燥,味浓则泄降泻,薄则通利窍渗湿。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降为阴。阳气出上窍,阴味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此阴阳之义也。

升降浮沉之义

凡药轻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而降。味薄者升而生象春,气薄者降而收象秋,气浓者浮而长象夏,味浓者沉而藏象冬,味平者化而成象土。气浓味薄者浮而升,味浓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浓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此升降浮沉之义也。李时珍曰∶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一物之中,有根升梢降、生升熟降者,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
凡药根之在土中者,半身以上则上升,半身以下则下降以生苗者为根,以入土者为梢。上焦用根,下焦用梢,半身以上用头,中焦用身,半身以下用梢。虽一药而根、梢各别,用之或差,服亦罔效

类相

药之为枝者达四肢,为皮者达皮肤,为心、为干者内行脏腑。质之轻者上入心、肺,重者下入肝、肾。中空者发表,内实者攻里。枯燥者入气分,润泽者入血分。此上下内外,各以其类相从也。

五行性味与入经

凡药色青、味酸、气臊、性属木者,皆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肝与胆相表里,胆为甲木,肝为乙木
色赤、味苦、气焦、性属火者,皆入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经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为丙火,心为丁火
色黄、味甘、气香、性属土者,皆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脾与胃相表里,胃为戊土,脾为己土
色白、味辛、气腥、性属金者,皆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庚金,肺为辛金
色黑、味咸、气腐、性属水者,皆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为壬水,肾为癸水,凡一脏配一腑,腑皆属阳,故为甲、丙、戊、庚、壬;脏皆属阴,故为乙、丁、己、辛、癸也
十二经中,惟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经无所主,其经通于足厥阴、少阳。厥阴主血,诸药入肝经血分者,并入心包;少阳主气,诸药入胆经气分者,并入三焦。命门相火,散行于胆、三焦、心包络,故入命门者,并入三焦。此诸药入诸经之部分也。

异同之义

药有相须者,同类而不可离也如黄柏、知母、破故纸、胡桃之类;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可合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此异同之义也。

五脏补泻

肝苦急血燥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木喜条达,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散为补,以敛为泻。心苦缓缓则散逸,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按∶水能克火,然心以下交于肾为补,取既济之义也,以甘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舒和,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肺苦气上逆火旺克金,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坚固则无狂荡之患,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此五脏补泻之义也。

六淫主治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风属木,辛为金,金能胜木,故治以辛凉。过辛恐伤真气,故佐以苦甘,苦胜辛,甘益气也。木性急,故以甘缓之。木喜条达,故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水胜火,故治以咸寒。甘胜咸,佐之所以防其过,必甘苦者,防咸之过,而又以泻热气佐实也。热淫故以酸收之,热结故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为土气,苦热皆能燥湿,淡能利窍渗湿,用酸者,木能制土也。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相火畏火也,故治以咸冷。辛能滋润,酸能收敛,苦能泄热,或从其性而升发之也。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燥属金,苦属火,火能胜金,故治以苦温。甘能缓,辛能润,苦能下,故以为佐也。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土能制水,热能胜寒,故治以甘热。苦而辛,亦热品也。伤寒内热者,以咸泻之。内燥者,以辛润之。苦能泻热而坚肾,泻中有补也。此六淫主治各有所宜,故药性宜明而施用贵审也。

五脏五行相生、子母相应之义

人之五脏应五行,金、木、水、火、土,子母相生。
《经》曰: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又曰∶子能令母实。如肾为肝母,心为肝子,故入肝者,并入肾与心;肝为心母,脾为心子,故入心者,并入肝与脾;心为脾母,肺为脾子,故入脾者,并入心与肺;脾为肺母,肾为肺子,故入肺者,并入脾与肾;肺为肾母,肝为肾子,故入肾者,并入肺与肝。此五行相生,子母相应之义也。

五行相克之义

酸伤筋敛则筋缩,辛胜酸;苦伤气苦能泻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疏散腠理,苦胜辛;咸伤血咸能渗泄,甘胜咸。此五行相克之义也。

五病所禁

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筋得酸,则拘挛收引益甚也。苦走骨,骨病毋多食苦;骨得苦,则阴益甚重而难举也。甘走肉,肉病毋多食甘,肉得甘,则壅气胪肿益甚也。辛走气,气病毋多食辛,气得辛,则散而益虚也。咸走血,血病毋多食咸,血得咸,则凝涩而口渴也咸能渗泄津液。此五病之所禁也。

五味之所伤

多食咸,则脉凝泣涩同而变色脉即血也,心合脉,水克水。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肺合皮毛,火克金。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肝合筋,爪者筋之余。为金克木,按肝喜散,故辛能补肝,惟多则为害。多食酸,则肉胝 而唇揭脾合肉,其华在唇,水克土,胝音支,皮浓也。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肾合骨,其华在发,土克水。此五味之所伤也。

类象

药之为物,各有形、性、气、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相类者如连翘似心而入心,荔枝核似睾丸而入肾之类;有因性相从者如属木者入肝,属水者入肾;润者走血分,燥者入气分;本天者亲上,本地者亲下之类;有因气相求者如气香入脾,气焦入心之类;有因质相同者如药之头入头,干入身,枝入肢,皮行皮。又如红花、苏木,汁似血而入血之类,自然之理,可以意得也。

药有以形名者,人参、狗脊之类是也;有以色名者,黄连、黑参之类是也;有以气名者,豨莶、香薷之类是也;有以味名者,甘草、苦参之类是也;有以质名者,石膏、石脂、归身、归尾之类是也;有以时名者,夏枯、款冬之类是也;有以能名者,何首乌、骨碎补之类是也。

药之制法

凡药火制四,煅、煨、炙、炒也;
水制三,浸、泡、洗也;
水火共制二,蒸、煮也。

酒制升提,姜制温散;入盐走肾而软坚,用醋注肝而收敛;童便制,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制,去燥性而和中;乳制润枯生血,蜜制甘缓益元;陈壁土制,借土气以补中州;面裹曲制,抑酷性勿伤上膈;黑豆、甘草汤渍,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猪脂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去穣者免胀,去心者除烦,此制治各有所宜也。

药之关键

药之为用,或地道不真,则美恶迥别;或市肆饰伪,则气味全乖;或收采非时,则良异质;或头尾误用,则呼应不灵;或制治不精,则功力大减。用者不察,顾归咎于药之罔功。譬之兵不精练,思以荡寇克敌,适以复众舆尸也。治疗之家,其可忽诸!

《千金》云∶凡药须治择熬泡毕,然后秤用。不得生秤,湿润药皆先增分两,燥乃秤之。


A
艾叶
《长沙药解》味苦、辛,气温,入足厥阴肝经。燥湿除寒,温经止血。
《本草备要》宣,理气血,燥,逐寒湿,
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太、少、厥),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胎动腰痛下血,胶艾汤良,阿胶、艾叶煎服,亦治虚痢)。

B

白芍

《长沙药解》味酸、微苦、微寒,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入肝家而清风,走胆腑而泻热。善调心中烦悸,最消腹里痛满,散胸胁之痞热,伸腿足之挛急,吐衄悉瘳(chou),崩漏胥(xu)断,泄痢与淋带皆灵,痔瘘共瘰疬并效。
《本草备要》补血,泻肝,涩,敛阴
苦酸微寒,入肝脾血分,为手、足太阴(肺脾)行经药。泻肝火(酸敛汗,肝以敛为泻,以散为补),安脾肺,固腠理(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木不克土,则脾安。土旺能生金,则肺安。脾和肺安,则腠理固矣),和血脉,收阴气,敛逆气(酸主收敛),散恶血,利小便(敛阴生津,小便自利,非通行之谓也),缓中止痛(东垣曰∶经曰损其肝者,缓其中,即调血也)益气除烦,敛汗安胎,补劳退热。
治泻痢后重(能除胃中湿热),脾虚腹痛(泻痢俱太阴病,不可缺此,寒泻冷痛忌用。

白芷

《玉揪药解》味辛,微温,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发散皮毛,驱逐风湿。
白芷辛温香燥,行经发表,散风泻湿,治头痛鼻渊、乳痈背疽、瘰疬痔瘘、疮痍疥癣、风痹瘙痒、干皰疵瘢之证。兼能止血行瘀,疗崩漏便溺诸血,并医带淋之疾。刀伤蛇咬皆善,敷肿毒亦善。
《本草备要》宣,发表,祛风,散湿

半夏

《长沙药解》味辛,气平,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下冲逆而除咳嗽,降浊阴而止呕吐,排决水饮,清涤涎沫,开胸膈胀塞,消咽喉肿痛,平头上之眩晕,泻心下之痞满,善调反胃,妙安惊悸。

白术

《长沙药解》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补中燥湿,生津止渴,最益脾精,大养胃气,降浊阴而进饮食,升清阳而消水谷,能医泄利(痢?)。

巴戟天

《玉揪药解》味辛、甘,微温,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强筋健骨,秘精壮阳。
巴戟天温补精血,滋益宗筋,治阳痿精滑,鬼交梦遗。驱逐脉风,消除痂癞。
去梗,酒浸,蒸晒。

白豆蔻

味辛,气温,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治脾胃湿寒,痛胀皆消,疗水谷停瘀,吐泄俱断,善止霍乱疟痢,能除反胃噎膈,去胸腹之酸秽,散山川之瘴疠。
红豆蔻调理脾胃,温燥湿寒,开通瘀塞,宣导污浊,亦与草豆蔻无异,而力量稍健,内瘀极重者宜之。上热易作鼻鼻衄牙痛之家,尽属中下湿寒,胆火不降,当温燥中下,候上热不作而用之。
去壳,研用。
红豆蔻即良姜子,与良姜性同。

补骨脂

《玉揪药解》味辛,苦,气温,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手阳明大肠经。温脾暖肾,消水化食,治膝冷腰疼,疗肠滑肾泄,能安胎坠,善止遗精,收小儿遗溺,兴丈夫痿阳,除阴囊之湿,愈关节之凉。
阳衰土湿之家,中气堙郁,升降失位,火金上逆,水木下陷。夜而阴旺湿增,心肾愈格。子半阳生之际,木气萌生,不得上达,温气下郁,遂兴阳而梦泄。此宜燥土泻湿,升脾降胃,交金木而济水火。道家媒合,婴儿姹女,首重黄婆,玄理幽妙,医工不解也。
补骨脂温暖水土,消化饮食,升达肝脾,收敛滑泄、遗精带下、溺多便滑诸证,甚有功效。方书称其延年益寿,虽未必信,然要宜佳善之品也。
盐酒拌润,炒研,晒干用。
同青盐、乳香,搽日久牙痿。

C

葱白

《长沙药解》味辛,气温,入手太阴肺经。回脏腑之利泄,起经脉之芤减,发达皮毛,宣扬郁遏。

苍术

《玉揪药解》味甘、微辛,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燥土利水,泻饮消痰,行瘀郁去满,化癖除癥,理吞吐酸腐,辟山川瘴疠,起筋骨之痿软,回溲溺之混浊。

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其消食纳谷,止呕住泄,亦同白术,而泻水开郁,则苍术独长。盖木为青龙,因己土而变色,金为白虎,缘戊土而化形,白术入胃,其性静专,故长于守,苍术入脾,其性动荡,故长于行,入胃则兼达辛金而降浊,入脾则并走乙木而达郁。白术之止渴生津者,土燥而金清也,苍术之除酸而去腐者,土燥而木荣也。白术偏入戊土,则纳粟之功多,苍术偏入己土,则消谷之力旺,己土健则清升而浊降,戊土健则浊降而清亦升,然自此而达彼者,兼及之力也,后彼先此者,专效之能也,若是脾胃双医,则宜苍术、白术并用。

茅山者佳,制同白术。

新制双术法列下:选于茅二术坚实肥鲜者各一斤,别器泔浸,换水,令润透,去皮,切片,晒用。黄芪、沙参、生姜、半夏各八两,煎浓汁,浸白术。大枣、龙眼、砂仁各八两,煎浓汁,浸苍术。各用磁盘,隔布铺盖湿米,砂锅蒸透,晒干。再浸再蒸,汁尽而止。量加暖水温中之品合煎,久饵实能延年却老。

戊已转运,水火交济,环铅聚汞之理。医家不解,妄以滋阴之药,促命夭年,甚可恨也!黄土炒白术,芝麻炒苍术,无知妄作,不通之极!

陈皮

《长沙药解》味辛、苦,入手太阴肺经。降浊阴而止呕哕,行滞气而泻郁满,善开胸膈,最扫痰涎。

川穹

《长沙药解》味辛,微温,入足厥阴肝经。行经脉之闭涩,达风木之抑郁,止痛切而断泄利,散滞气而破瘀血。

川断

《玉揪药解》味苦,微温,入足厥阴肝经。行血破瘀,敛营补损。
续断行瘀血而敛新血,崩漏、癥瘕、痈疽、瘰疬、淋漓、痔瘘、跌打、金疮诸血,能止能行,有回虚补损、接骨续筋之力。

川贝(又名 贝母)

《长沙药解》味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清金泻热,消郁破凝。
贝母苦寒之性,泻热凉金,降浊消痰,其力非小,然轻清而不败胃气,甚可嘉焉。其诸主治,疗喉痹,治乳痈,消瘿瘤,去努肉,点翳障,敷疮痈,止吐衄,驱痰浊,润心肺,解燥渴,清烦热,下乳汁,除咳嗽,利水道。

柴胡

《长沙药解》味苦,微寒,入足少阳胆经。清胆经之郁火,泻心家之烦热,行经于表里阴阳之间,奏效于寒热往来之会,上头目而止眩晕,下胸胁而消硬满,口苦咽干最效,眼红耳热甚灵。降胆胃之逆,升肝脾之陷,胃口痞痛之良剂,血室郁热之神丹。

D

丁香

《玉揪药解》味辛,气温,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温燥脾胃,驱逐胀满,治心腹疼痛,除腰腿湿寒,最止呕哕,善回滑溏,杀虫解盅,化块磨坚,起丈夫阳弱,愈女子阴冷。
丁香辛烈温燥,驱寒泻湿,暖中扶土,降逆升陷,善治反胃肠滑、寒结腹痛之证。
用母丁香。雄者为鸡舌香。

党参
人参

《长沙药解》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入戊土而益胃气,走己土而助脾阳,理中第一,止渴非常,通少阴之脉微欲绝,除太阴之腹满而痛,久利亡血之要药,盛暑伤气之神丹。

当归

《长沙药解》味苦、辛,微凉,入足厥阴肝经。养血滋肝,清风润木,起经脉之细微,回枝节之逆冷,缓里急而安腹痛,调产后而保胎前,能通妊娠之小便,善滑产妇之大肠,奔豚须用,吐蛔宜加,寒疝甚良,温经最效。

丹参

《玉揪药解》味甘,气平,入足厥阴肝经。行血破瘀,通经止痛,癥瘕崩漏兼医,磨坚破滞,行瘀血,调经安胎,一切痈疽、痂癞、瘿瘤、疥癣皆良。《本草》谓其破宿血,生新血,落死胎,疏通血脉,治脚膝痿痹。走及奔马,行血之良品也。

杜仲

《玉揪药解》味辛,气平,入足厥阴肝经。荣筋壮骨,健膝强腰。
杜仲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益肝肾,养筋骨。

地黄

《长沙药解》味甘、微苦,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凉血滋肝,清风润木,疗厥阴之消渴,调经脉之结代,滋风木而断疏泄,血脱甚良,泽燥金而开约闭,便坚亦效。

E

F

附子

《长沙药解》味辛、咸、苦,温,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经。暖水燥土,泻湿除寒,走中宫而温脾,入下焦而暖肾,补垂绝之火种,续将断之阳根。治手足厥冷,开脏腑阴滞,定腰腹之疼痛,舒踝膝之挛拘,通经脉之寒瘀,消疝瘕之冷结。降浊阴逆上,能回哕噫,提清阳下陷,善止胀满。

防风

《长沙药解》味甘、辛,入足厥阴肝经。燥己土而泻湿,达乙木而息风。

茯苓

《长沙药解》味甘,气平,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利水燥土,泻饮消痰,善安悸动,最豁郁满。除汗下之烦躁,止水饮之燥渴,淋癃泄痢之神品,崩漏遗带之妙药,气鼓与水胀皆灵,反胃共噎膈俱效。功标百病,效著千方。

G

桂枝

《长沙药解》味甘、辛,气香,性温。入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经。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营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脱陷,降浊阴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

甘草

《长沙药解》味甘,气平,性缓,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
入金木两家之界,归水火二气之间,培植中州,养育四旁。(戊己之间?中气)

葛根

《长沙药解》味甘、辛,性凉,入足阳明胃经。解经气之壅遏,清胃腑之燥热,达郁迫而止利,降冲逆而定喘。

干姜

《长沙药解》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燥湿温中,行郁降浊,补益火土,消纳饮食,暖脾胃而温手足,调阴阳而定呕吐,下冲逆而平咳嗽,提脱陷而止滑泄。真武汤加减: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

瓜蒌
枸杞子

《玉揪药解》味苦、微甘,性寒,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补阴壮水,滋木清风。
枸杞子苦寒之性,滋润肾肝,寒泻脾胃,土燥便坚者宜之。水寒土湿,肠滑便利者,服之必生溏泄。《本草》谓其助阳、甚不然也。
根名地骨皮,清肝泻热,凉骨除蒸,止吐血齿衄,金疮血漏,止热消渴。

钩藤

《玉揪药解》味甘,微温,入足厥阴肝经。泻湿清风,止惊安悸,治木郁筋惕、惊悸、瘈瘲。

H

藿香

《玉揪药解》味辛,微温,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降逆止呕,开胃下食。藿香辛温下气,善治霍乱呕吐、心腹胀满之病。煎漱口臭。

厚朴

《长沙药解》味苦、辛,微温,入足阳明胃经。降冲逆而止嗽,破壅阻而定喘,善止疼痛,最消胀满。

黄芪(耆)

《长沙药解》味甘,气平,入足阳明胃、手太阴肺经。入肺胃而补气,走经络而益营,医黄汗血痹之证,疗皮水风湿之疾,历节肿痛最效,虚劳里急更良,善达皮腠,专通肌表。

黄芩

《长沙药解》味苦,气寒,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清相火而断下利,泻甲木而止上呕,除少阳之痞热,退厥阴之郁蒸。

黄柏

《长沙药解》味苦,气寒,入足厥阴肝、足太阴脾经。泻己土之湿热,清乙木之郁蒸,调热利下重,理黄疸腹满。

黄连

《长沙药解》味苦,性寒,入手少阴心经。清心退热,泻火除烦。

J

姜炭
鸡血藤
桔梗

《长沙药解》味苦、辛,入手太阴肺经。散结滞而消肿硬,化凝郁而排脓血,疗咽痛如神,治肺痈至妙,善下冲逆,最开壅塞。

K

款冬花

《长沙药解》味辛、气温,入手太阴肺经。降冲逆而止嗽喘,开痹塞而利咽喉。

M

麦芽
炒麦芽
牡蛎

《长沙药解》味咸,微寒,性涩,入手少阴心、足少阴肾经。降胆气而消痞,敛心神而止惊。

麻黄

《长沙药解》味苦、辛、气温,入手太阴肺经经、足太阳膀胱经。入肺家而行气分,开毛孔而达皮部,善泻卫郁,专发寒邪。治风湿之身痛,疗寒湿之脚肿,风水可驱,溢饮能散。消咳逆肺胀,解惊悸心忡。

麦冬

《长沙药解》味甘,微凉,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清金润燥,解渴除烦,凉肺热而止咳,降心火而安悸。

L

龙骨

《长沙药解》味咸,微寒,性涩,入手少阴心、足少阴肾、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敛神魂而定惊悸,保精血而收滑脱。

N
O
P

炮姜

Q

青皮

R

肉桂、紫油桂

《玉揪药解》味甘、辛,气香,性温,入足厥阴肝经。温肝暖血,破瘀消癥,逐腰腿湿寒,驱腹胁疼痛。

肝属木而藏血,血秉木气,其性温暖。温气上升,阳和舒布,积而成热,则化心火。木之温者,阳之半升,火之热者,阳之全浮也。人知气之为阳,而不知其实含阴精,知血之为阴,而不知其实抱阳气。

血中之温,化火为热之原也,温气充足,则阳旺而人康,温气衰弱,则阴盛而人病。阳复则生,阴胜则死,生之与死,美恶不同,阳之与阴,贵贱自殊。蠢飞蠕动,尚知死生之美恶,下士庸工,不解阴阳之贵贱,千古祸源,积成于贵阴贱阳之家矣。

欲求长生,必扶阳气,扶阳之法,当于气血之中培其根本。阳根微弱,方胎水木之中,止有不足,万无有余,世无温气太旺而生病者。其肝家痛热,缘生意不足,温气抑郁而生风燥,非阳旺而阴虚也。

肉桂温暖条畅,大补血中温气。香甘入土,辛甘入木,辛香之气,善行滞结,是以最解肝脾之郁。

金之味辛,木之味酸,辛酸者,金木之郁,肺肝之病也。盖金之性收,木之性散,金曰从革,从则收而革则不收,于是作辛。木曰曲直,直则散而曲不散,于是作酸。辛则肺病,酸则肝病,以其郁也,故肺宜酸收而肝宜辛散。肺得酸收,则革者从降而辛味收,肝得辛散,则曲者宜升而酸味散矣。事有相反而相成者,此类是也。肝脾发舒,温气升达,而化阳神。阳神司令,阴邪无权,却病延年之道,不外乎此。

凡经络堙瘀、脏腑癥结、关节闭塞、心腹疼痛等证,无非温气微弱,血分寒冱之故。以至上下脱泄,九窍不守,紫黑成块,腐败不鲜者,皆其证也。女子月期产后,种种诸病,总不出此。悉宜肉桂,馀药不能。

肉桂本系树皮,亦主走表,但重厚内行,所走者表中之里。究其力量所至,直达脏腑,与桂枝专走经络者不同。`

肉苁蓉

《玉揪药解》味甘、咸,气平,入足厥阴肝、足少阴肾、手阳明大肠经。暖腰膝,健筋骨,滋肾肝精血,润肠胃结燥。

凡粪粒坚小,形如羊屎,此土湿木郁,下窍闭塞之故。谷滓在胃,不得顺下,零星传送,断落不联,历阳明大肠之燥,炼成颗粒,秘涩难通。总缘风木枯槁,疏泄不行也,一服地黄、龟胶,反益土湿,中气愈败矣。

肉苁蓉滋木清风,养血润燥,善滑大肠而下结粪。其性从容不迫,未至滋湿败脾,非诸润药可比。方书称其补精益髓,悦色延年,理男子绝阳不兴,女子绝阴不产,非溢美之词。

S

生姜

《长沙药解》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降逆止呕,泻满开郁,入肺胃而驱浊,走肝脾而行滞,荡胸中之瘀满,排胃里之壅遏,善通鼻塞,最止腹痛,调和脏腑,宣达营卫,行经之要品,发表之良药。

升麻

《长沙药解》味辛、苦、微甘,性寒,入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经。利咽喉而止疼痛,消肿毒而拍脓血。

松节
石楠藤
砂仁

《玉揪药解》味辛,气香,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和中调气,行郁消渴,降胃阴而下食,达脾阳而化谷,呕吐与泄利皆良,咳嗽共痰饮俱妙,善疗噎膈,能安胎妊,调上焦之腐酸,理下气之秽浊,除咽喉口齿之热,化铜铁骨刺之鲠。

清升浊降,全赖中气,中气非旺,则枢轴不转,脾陷胃逆。凡水胀肿满、痰饮咳嗽、噎膈泄利、霍乱转筋、胎坠肛脱、谷宿水停、泄秽吞酸诸证,皆升降反常,清陷浊逆故也。泻之则益损其虚,补之则愈增其满,清之则滋其下寒,温之则生其上热。缘其中气堙郁,清浊易位,水木下陷,不受宣泻,火金上逆,不受温补也。惟以养中之味,而加和中之品,调其滞气,使之回旋,枢轴运动,则升降复职,清浊得位,然后于补中扶土之内,温升其肝脾,清降其肺胃,无有忧矣。和中之品,莫妙如砂仁,冲和条达,不伤正气,调理脾胃之上品也。

去壳,炒研,汤冲服,则气足。

山楂

《玉揪药解》味酸、甘,气平,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消积破结,行血开瘀。
山楂消克磨化,一切宿肉停食、血癥气块皆除。

酸枣仁

《长沙药解》味甘、酸,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经。宁心胆而除烦,敛神魂而就寐。

熟地黄
地黄

《长沙药解》味甘、微苦,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凉血滋肝,清风润木,疗厥阴之消渴,调经脉之结代。滋风木而断疏泄,血脱甚良,泽燥金而开约闭,便坚亦效。

山茱萸

《长沙药解》味酸,性涩,入足厥阴肝经。温乙木而止疏泄,敛精液而缩小便。

T

桃仁

《长沙药解》味甘、苦、辛,入足厥阴肝经。通经而行瘀涩,破血而化癥瘕。

菟丝子
天冬

《长沙药解》味苦,气寒,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经。清金化水,止渴生津,消咽喉肿痛,除咳吐脓血。

天麻

《玉揪药解》味辛,微温,入足厥阴肝经。通关透节,泻湿除风,治中风痿痹瘫痪、腰膝牵强、手足拘挛之证,兼消壅肿。

土元

W

威灵仙

《玉揪药解》味苦,微温,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起痈开痹,化癖行痰。
威灵仙泻湿驱风,行痰逐饮,治手顽足痹,腰痛膝软,老血夙癥,积水停痰,虚家勿用。

吴茱萸

《长沙药解》味辛、苦,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温中泻湿,开郁破凝,降浊阴而止呕吐,升清阳而断泄利。

五灵脂

《玉揪药解》味辛,微温,入足厥阴肝经。开闭止痛磨坚。
五灵脂最破淤血,善止疼痛,凡经产跌打诸瘀、心腹胁肋诸痛皆疗。又能止血,凡吐衄崩漏诸血皆收。生用行血,熟用止血。

五味子

《长沙药解》味酸、微苦、咸,气涩,入手太阴肺经。敛辛金而止咳,收庚金而住泄,善收脱陷,最下冲逆。

X

杏仁(苦杏仁)

《长沙药解》味甘、苦,入手太阴肺经。降冲逆而开痹塞,泻壅阻而平喘嗽,消皮腠之浮肿,润肺肠之枯燥,最利胸膈,兼通经络。

小茴香
大茴香

味辛,微温,入足阳明胃、足少阴肾经。降气止呕,温胃下食,暖腰膝,消(疒贵)疝。

茴香性温下达,治水土湿寒,腰痛、脚气、固瘕、寒疝之症。

细辛

《长沙药解》味辛,温,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经。降冲逆而止咳,驱寒湿而荡浊,最清气道,兼通水源。

玄参

Y

元胡
淫羊藿

Z

葱白

《长沙药解》味辛,气温,入手太阴肺经。回脏腑之利泄,起经脉之芤减,发达皮毛,宣扬郁遏。

升麻

《长沙药解》味辛、苦、微甘,性寒,入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经。利咽喉而止疼痛,消肿毒而排脓血。

紫苑
知母

《长沙药解》味苦,气寒,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经。清金泻热,止渴除烦。

枳实

《长沙药解》味苦、酸、辛,性寒,入足阳明胃经。泻痞满而去湿,消陈腐而还清。

炙甘草
甘草

《长沙药解》味甘,气平,性缓。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备冲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资,入金木两家之界,归水火二气之间,培植中州,养育四旁,交媾精神之妙药,调济气血之灵丹。

相关文章

  • 解 药

    请什么都别说 听我唱一首歌 远山与近水 一样充满磅礴 请别想那么多 爱像一条河 在河水中游荡 是彼此种下的快乐 人...

  • 药解

    参考《长沙药解》《玉揪药解》《本草备要》《中药学》 注:《长沙药解》选出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中的24...

  • 中草药图谱

    中草药图谱 解表药 解表药——细辛 解表药 解表药——麻黄 解表药——细辛解表药 解表药——麻黄解表药——桂枝 解...

  • 解暑药

    周一,注定是忙碌的。 顶着热辣辣的太阳,与我的电三轮一起接受太阳的炙烤,没有遮挡的地方,皮肤似乎要被烤焦了似的。 ...

  • 无题

    你的笑靥无药可解。

  • 每天一句话,写给自己

    日子有毒,且无药可解

  • 药难喝,因药苦,何以解苦,把糖与药一同饮。药苦,但有效,喝下去病立刻好。

  • 有药可解?

    最近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无用之人,迷茫,困惑,怀疑似乎能完全概括近来的自己。所谓的,谁的青春不迷茫,可以说在我...

  • 无药可解

    对她而言,你不过是她完成复仇过程中的工具。 对你而言,她却是你竭尽全力要保护的心尖上的人。 陌上人如玉,公子...

  • 解药在这里。。。😎😎😎

    使困境中看到希望, 才是解"所有不治之症"的药。 给孩子爱与自由, 才是解"疗愈自己童年创伤"的药。 对每件事都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药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nd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