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静思录(十二)应该如何看待世间的“善恶”

静思录(十二)应该如何看待世间的“善恶”

作者: 历宁 | 来源:发表于2020-09-08 05:21 被阅读0次

周卫英: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一念善心感应不可思议。

知行合一【李兆伟】:

@周卫英 老师好,刚才看了以上视频,有感触。

恰好,今天白天突有感悟,似与此有关,记下来了。

“记人之善,而忘人之过。

但须注意两点:

①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②道不同,不相为谋。”

请分析下,我的心还存在什么问题。

善与恶,好与坏,在我心中总是交织存在。

我不能只看到好,也会看到恶。

周卫英: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是圣人的话,奉行这句话不叫修行。修行要以圣人的思想为标准和规范,不是随便一句话都能用来修行。你的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真正开始修行,只是胡思乱想而已。这样想一百年也不会断烦恼开智慧。

知行合一【李兆伟】:

@周卫英 老师早上好,多谢开示。

周卫英:

思考圣人的话才能获得大智慧,但是我们常常读不进圣人的思想,那是因为我们离圣人的境界太远。

我们喜欢读那些世间聪明人的话,因为容易理解。之所以容易理解,是因为我们的境界不高。

周卫英:

你能够接受的思想,会使你误入歧途,离大智慧越来越远。

你不能接受的圣人的思想,才是你最应该学习的。因为一旦你理解了,你的境界会升华。

周卫英:

当我们把自己的偏见当做真理的时候,圣人的真理看起来就像谬论。

因为我们从“自我”这个自私的角度看世界,就像盲人摸象,得到的都是局部肤浅片面的认识。圣人没有“自我”,与万物是一体的,所以得到的是完整深刻和全面的真理。

知行合一【李兆伟】:

@周卫英,一针见血! [强][强][强]

周卫英:

学习书法临帖就是去掉“自我”,自我越少,字越美。

修行也是去掉“自我”,自我越少,快乐和智慧越多。完全没有自我,就完全快乐,就会拥有世出世间大智慧。

周卫英:

学习和做事情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懂得如何学习书法,就会懂得如何修行。懂得修行,就会懂得做人和做事。

情浓休说痴:

“记人之善,而忘人之过”是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道不同,不相为谋”是术,可否这样理解。

知行合一【李兆伟】:

@情浓休说痴 我觉得三句话,都是术的范畴。

周卫英:

圣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没有人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真正的修行者眼里,人人都是佛菩萨,唯有自己是凡夫。真正的修行人恭敬赞叹一切人,因为人人都是如来。

周卫英:

用圣人的思想指导生活,用自己的人生经验解释圣人的思想,天长日久,你的境界会越来越高,拥有大智慧,甚至成圣成贤。

头脑装满凡夫的知见,就会不知不觉地思考并且用自己的经历印证,你就会越来越平庸,却误以为自己很聪明。

周卫英:

读过圣贤书以后行万里路才能形成大智慧。但是大部分人没有接受圣贤教育,接受的是追名逐利的教育,所以即使行万里路,依然是苦恼的凡夫。

周卫英:

看不到整体,我们就无法理解局部。看不到本质我们就无法理解现象。

周卫英:

我们先有了对事物局部的肤浅的片面的认识(知识,相对真理),然后才能超越相对局部肤浅片面,发现整体的道(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知识)与绝对真理(道)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掌握了绝对真理(道),我们才能合理恰当地评价和运用我们的相对真理(知识),而不会陷入知识的盲区和误区。

周卫英:

没有“为学(有为法)”就没有“为道(无为法)”,没有增加我们就不会懂得减损,没有提起我们就没有东西放下。

减损是为了更好地增加,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提起。“减损”与“增加”,“放下”与“提起”,也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一不异”。

周卫英:

开悟以前,妄心是烦恼,知识会带来贪婪和恐惧。开悟以后,妄心是妙用,知识也是智慧,“真妄不二,真妄一如”。

情浓休说痴:

@知行合一【李兆伟】 感觉这些话要放在具体情境中,个人一点体会就是凡事觉察自身,修正自身,没有考虑过或者他人之过,或者需要防人。没啥可防的[捂脸],只需要关注自己,不需要关注别人如何。

周卫英:

关键是整天“防人”,自己就会活得很累,因为“防”就是“恐惧心”和“嗔恨心”,就失去了“爱心”。

把别人当做贼或者当做敌人,时时处处提(di)防,那样会多累啊!

如果不累的话,尽可以“防”。

其实真正的“敌人”是自己,真正需要提防的是自己的“起心动念”。把自己打败了就是真正的胜利。

周卫英:

“小人”喜欢“防人”,因为在他们眼里,别人都是“坏人”。君子坦荡荡,好人不需要“防人”,因为在他们眼里,人人都是好人。

周卫英:

用“防人”的时间精力好好修行,十年就可以开悟,得大智慧,自在解脱。

情浓休说痴:

我觉得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不需要关注别人,当然要看别人的优点长处学习之。

情浓休说痴:

即使得了教训也可以感谢,要看自己得到的东西,别计较失去的。

周卫英:

聪明用在正道就会开发大智慧,用在邪道就成为小聪明,害人害己,一事无成。

周卫英:

感恩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增长了我们的智慧。

也许人家不是坏人,而是佛菩萨示现的。

情浓休说痴:

是的,确实如此。

周卫英:

没有小人,君子也体现不出来。

情浓休说痴:

很多启示都是在教训中获得。

慧心笔生花:

@周卫英 仁者无敌。[咖啡][玫瑰]

周卫英:

真正开悟后就会感恩一切“逆缘”,因为它们是我们成就的“增上缘”。

周卫英:

教我们“正确”的是老师,教我们“错误”的更是老师。要获得大智慧,就要把一切都看成老师。

情浓休说痴:

一切都是为了启示我们。

周卫英:

最高明的老师对待学生非常“残酷”,简直像“虐待”。但是这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圣人。

情浓休说痴:

也就是老师经常说的,经历痛苦才能成为圣人。

慧心笔生花:

@周卫英 严师出高徒。[咖啡][玫瑰]

周卫英:

一切问题都是“小我”制造的,但是“小我”也在寻找“答案”。就像警察抓小偷,而这个小偷就是警察自己。

一切“问题”都是“伪问题”,都没有终极答案。

“开悟”就是放下“问题”,当然也不存在“答案”。当放下问题时,一切都会豁然开朗,明明白白。

知行合一【李兆伟】:

@周卫英 @情浓休说痴 因为这个社会,毕竟是鱼龙混杂的,有些丑恶现象,确实是存在的。我们生在其中,也不能置身事外。

情浓休说痴:

我从个人经验出发的体会是,当我关注自身完善时,并不关注社会的现象,穷则独善其身,先修自身。另一方面,人这一生经历有限,社会现象的影响只是一部分。个人观点。

情浓休说痴: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周卫英:

《千字文》[强]

周卫英:

社会或者外界的善恶不是绝对的,而是受自己内心的影响。

自己善时,就容易关注社会中善的一面。自己恶,就会更多关注恶。

所以净化自己内心就是净化社会,改造自己内心就是改造世界。

自己有智慧,到处都能看到智慧;自己是君子,到处都能遇到君子;自己是佛,看什么都是佛。

世界就是一面镜子,里面照出的就是自己的内心世界。

周卫英:

世界本来是圆满的,但是我们感觉不到圆满,那是因为我们内心“不圆满”,有“灰尘”。

把内心的“灰尘”打扫干净,一尘不染,世界就“本来具足”,“本自现成”,“无欠无余”。

知行合一【李兆伟】:

聆听各位老师教诲。

周卫英:

相关文章

  • 静思录(十二)应该如何看待世间的“善恶”

    周卫英: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一念善心感应不可思议。 知行合一【李兆伟】: @周卫英 老师好,刚才看了以上视频...

  • 我不知道“鸡汤”有什么不好

    世间本没有善恶好坏,善恶都在人心,在于你如何看待,在于你内心所持的态度。 曾几何时,那些积极励志的文章被人们称之为...

  • 如何看待人性的善恶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旗袍,上面长满了虱子。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一个人的善与恶无非从言语和行为两方面表现,做...

  • 世间善恶

    关惠婷总说我姐两个儿子是不会有问题的,因为我们有爱,那些出问题的孩子家里,是没有爱的。但我心想,爱与恨,善与...

  • 2022-08-08

    1、实在,生在这乏味的世间,应该做些喜爱之事,欢度岁月才是。 —— 紫式部《源式物语》 2、对方如何看待你”那是对...

  • 静思录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认真去做,只要认真去做你才是真正的在成长,做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思考的过程; 遇见困难停一停,不要求...

  • 静思录

    在某个时刻,某个空间顿足,现在想起来,那会脸上就如同小鸟飞翔的样子,还带着浅浅的容光,这个时候,竟然慢慢的,一点点...

  • 晨间一悟

    如何看待世间之事,皆为因果。 何为因果,有因必有果。 如何看待避世修行之人,斩断因果。 为何他人因果影响到自己? ...

  • 随笔-我如何看待是非善恶

    我在为了自己的理想前进,未来充满了未知,我不知道该不该把这理想称作“所谓的理想”,因为我不知道是错是对,或许不应该...

  • 婚姻

    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婚姻? 我的心到底如何抉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静思录(十二)应该如何看待世间的“善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or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