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人跑去上海看展,是CSF文化展。
一大早就出了门,一天折腾下来晚上到家累的不行,回家洗洗弄弄晚上手帐都没写就直接睡了,一觉睡到了今早7点。
因为是第1次去参观这样的大型展会,新鲜感很足,但因为社恐加上时间不太充裕,几乎就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展会安排的打卡活动也没怎么参与。
如果说真要记录一些东西的话,大概就是自己搞出的乌龙——早上到了火车站才发现,火车票的始发站买错了。
昨天早上到火车站的时候是8点20,发车的时间是8点42,我心想时间还是很充裕的。
然而在刷身份证进站的时候,刷了三四次都没刷成功。因为正好前面有人也没刷成功,我就很理所当然的以为是机器的问题,直到最后一次刷的时候,我才注意到显示器上的红字,大概意思是说当前车站没有我乘坐的列车信息。
看到这行红字的时候,我脑袋虽然有点懵,但还是收好身份证、退到大厅外,查看自己的购票信息——我买错票了。
纠结了1分钟不到,果断选择了退票,然后重新选择最近的一列去上海的车次,刷票进站,去KFC点了杯咖啡,然后坐下,把iPad mini和手帐本拿出来,开始整理最近听书听播客的笔记,顺便也看了一会儿书。
虽然出发的时间延迟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但也算是赚到了一些看书的时间。
每次遇到这样的“意外状况”,我都忍不住会想“要是以前的我,我会怎么做?”
虽然现在去想这样的问题可能没什么意义,但我想如果是以前的我,可能会在发现买错票的那一刻脑袋充血,然后被懊恼的情绪占据,就算后续同样做了“退票——重新买票”的选择,但大概出发前的兴奋心情早就没了,说不定还会一气之下干脆来回的票全都退了直接回家;又或者是对着退票的手续费心疼并纠结半天,觉得自己亏大发了……总之大概不会像现实这样,安然地在KFC里喝着咖啡看书。
最近我在看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也在喜马拉雅听《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音频。
最近正好看到书里“交换才是硬道理”这一个章节,在听《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音频的时候,发现李笑来所讲的都是“交换”的道理——用“我有的”去换“我要的”。
我以前觉得,我能用来交换的,就是金钱,所以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都会用金钱去衡量一件事物的价值。正如李笑来说,正因为觉得“钱很重要,钱来的不容易”,所以就会觉得“赚钱是很辛苦的事情”,越是这样就越是看重钱。
这几年学习时间管理,我的关注点逐渐从钱上转移到了时间上,毕竟一个人的注意力有限,用钱买时间倒也不失为一种策略。就比方说,这次买错了车票,如果损失一些退票的手续费,能让我换取到一段看书提升自己的时间,就觉得是非常划算的事情了。
以前总觉得生活对自己特别不友好,总是让我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现在才明白,其实是因为自己的格局太小了。
学习提升自己的意义,大概就是能让我们多一个视角来看待世界,有些问题,换个角度看也许就有不一样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