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的其中一个作家是,松浦弥太郎。那时是Tong推荐了一篇他的文章给我,看完后特别喜欢,渐渐的自己就开始关注了这个作家,果然还是颇有收获的。最近我常回顾他的《100个基本》,书不仅小而精美,方便随身携带,而且篇幅也短,读来轻松,还能学到不少处世之道。
枕边书我尤其喜欢他说的一句话:“什么都不知道的自己意味着对什么都能坦率面对。”由此我在两方面都受到了启发。一方面是自己对物品的态度,另一方面是自己对做事的态度。
你也要倾听自己对物品的态度:变得更加在乎物品本质的用途。现在网络发达,各种各样品牌的东西层出不穷,随时都会让人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再加上一些出色的文案策划,有些产品的用途往往会被夸大,而有些产品则被赋予了一些人文内涵,从而拉拢了很多的忠实粉。当然好的器物,的确能给人带来好的感受,只是有时不必过分追求品牌效应,适当的追求即可。之前会为了自己知道的品牌少(比如衣服的品牌,化妆品的品牌等,女孩子就这点追求了,哈哈),而感到难为情,后来逐渐变得不在意了,东西就是拿来用的,你在使用东西,从而让它发挥出自己的价值为你服务,而不是最后让东西奴隶你,让它成为决定你心情好坏的主宰,这样得不偿失。
对做事的态度:对不熟悉的事,保持探索的好奇心,减少了些恐惧感。有句老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大概面对事情,就要保持这种精神。之前的自己,遇到不太熟悉的事,就经常会自乱阵脚,觉得自己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到底要怎么办才好呢?总想找出最优方案,把事情解决得完美些,但是你现在才二十来岁啊,你可以犯错误的,之后在错误中,“吃一堑长一智”,你不必一开始就做得很好,往后的日子里,你留心改进,就会做得越来越好的。当然,你也必须给自己的进步,设置一个期限,让自己有期可待,同时也避免了你拿无知当个性。
在我的理解中,“什么都不知道的自己”,可不是让你当个无知的人,对别人的话,全盘否定或者充而不闻,觉得自己就是上帝。马克思说了,“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你无法避免和其他人,产生联系。别人为你生产出,许多的知识,只是有些知识对你有用,有些知识对你无用,甚至有害,所以你必须先喂养你的大脑,让它在足够聪明的状态下,进行最优化的取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