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填翻阅笔记时,看到这样一段话:成长最痛苦的部分,就是事情总是超前于你的理解与接受的节奏,你总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你一直在被迫赶路。所以不停地修正价值观本就是一种常态,只有这样你能适应这种有些超出自己把控的状态。
这段话的“价值观”一词让我想起曾经的很多事情,首先想到是买衣服。
以前买衣服都是妈妈带着我去大商场里买,去那里并不是家里有多么富裕,而是妈妈曾告诉我,以前很小的时候衣服鞋子什么的都是从姐姐们不穿了之后才轮到她穿,等到十五六岁出来打工,十多块钱的工资大部分要上缴当生活费,剩余的钱很少能够买喜欢的东西,差不多二十岁才第一次穿新衣服,其实像我妈那样的情况相信那个时代有兄弟姐妹的家庭都存在过,而想要得到一个崭新从未被人使用的物品的欲望也是那个时代很多人的想法。
而如今,由于家里只有我一个孩子,自然所有的关心和爱都放在我身上,而我妈曾深切感受到那种想要却无法实现额欲望,于是每当给我选衣服时都会去那些经济能力允许的范围的商店里为我挑选,也是因此,形成了我的一个价值观:买衣服应该在大商场里去买。
直到高中遇到我的闺蜜Y姑娘,她因为户口在这边,于是隔家很远来这里上学,每个月家里给她的生活费只有一千,这一千中不单单每日的三餐,还包括买衣服和各种花销,有一天她跟我说如何花销还要买好看的衣服时,我简直不敢想象如果是自己该怎么去计算,可是偏偏她还可以从中存储一笔钱,于我来讲完全不可思议。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才知道有地下商场这样的地方,它里面的东西很便宜但很时尚,也许并不耐穿,但可解一时之急。
有一次跟着Y姑娘一起去逛地下商场,她很漫不经心的随处看,而我就像个农村人进城般东瞧西瞧,突然她挺住脚步,拿起一件衣服在身上比了比,似乎觉得不错,问了老板多少钱,又突然皱起眉头,把老板说的价钱砍了一大半,我在一旁满脸惊诧,这种方式我闻所未闻,老板一开始不同意,说亏本了,于是她又在身上比了比,叹了一口气,把衣服挂回去,便喊我走了,可是没走几步,那老板又喊道,拿去拿去。瞬间Y姑娘的脸就笑开了花似的,让老板把衣服包起来,给钱就走人了。
后来,她跟我说地下商场就是这样,卖家把价钱抬得越高,你越要把价钱压得越低,本身这些衣服大家心知肚明材质各方面并不是很好,但是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便宜,且适合这个季节,基本上都是年轻人来买,穿不了多久丢了也不会觉得可惜。
Y姑娘说的这些与我妈跟我讲的选衣原则:买衣服不求贵但须质量合格。两人的想法完全相驳,但那个时候我受妈妈的影响,起先是不喜欢那样的地方的,因为觉得那里卖得的东西是很上不了台面的,可是同样又止不住对那里产生好奇。
后来有一次,我依然是跟Y姑娘去地下商场逛,我选了一件毛线外套,老板出多少钱我忘记了,不过最后以35元买下来,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自己买衣服,同时我原先的那种想法开始改变,因为发现这些衣服并不全是质量差,如果仔细挑选还是可以选到好的,而且你会发现它很好搭配,特别是对于我这种不喜欢搭配,又追求好看的懒人来讲,虽然大商场里也有很多衣饰,可是毕竟那时我还是高中生,有爱美之心却不好意思向家里要钱,自然选择这种即实惠又好看的衣服。
也是从那时起,我对于地下商场有一种独特的喜欢,不仅是因为它们会卖好看的衣饰,还可以寻到各种好玩的玩意,有时候别小瞧它安静置于城市的地下世界,它蕴藏的能量或许会让你惊呼,因为其中你会发现很手艺人就是从这里发迹的。
也就是说,有时候一件衣服的价钱其实并不需要过多在意,当你穿上它,满足你的视觉,并且穿起来并无半分不适感,那么这件衣服就是适合你的,并不需要过多在意别人的想法,因为大多数并不会去询问你衣服的价钱,反而更在意的是你穿出来的感觉。
第二个价值观,是对于朋友的选择。
最早开始,我性格上有很大的缺陷,上一刻还在跟你嘻嘻哈哈,下一秒就一脸生人勿近或者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从前因为这种性格吃过很多亏,不过改得很缓慢,所以能够跟我做好朋友的那类人,通常也会受我两种待遇,一是即便你是冷屁股我也会乐呵呵的贴上去,二是你就算给我一百万我也懒得甩你那种。
不过对于好朋友,我一般都会克制住自己不往第二种发展,因为是克制,所以在她们理解下,我都在尽量改进,却也难免不会失控,现在想起来,很谢谢她们的宽容和谅解。
上面我说到对于朋友的选择,我是很苛刻的,因为本身性格的缘故,所以与之能够交往密切的人都是知晓彼此心性,也愿意包容对方的。
刚高一时,我的一个好朋友M姑娘,没分科之前我们经常腻在一起,当时因为她成绩好,又热衷帮助人,所以我很厚脸皮的跟她玩好,直到高一下学期分科以后,她读理我读文,有一次她说她不舒服,不想吃饭,我当时下了课跑去专门为她买了一份粥,满心欢喜的端去给她,却在与她碰面以后,她却说不想再与我联系的话,我当时很不明白。
因为当时她说想要把成绩弄好,不想多把时间浪费在其他事上面。这样的一句话直接把我当场愣在那,心里止不住的难过,感觉自己好像就被这么义正言辞的理由给抛弃了,当时觉得真的好搞笑,这种理由也想得出来,就好像你需要我的时候,我才可以出现,你不需要我时,便可消失般,友情跟爱情是一样的,都需要双方来配合这段情感,假若只有一方的努力,自然另一方的热度也会降低,直至没有。
这件事过去了近两年,直到高三,她主动来找我和解,说当时不应该做那么傻的事时,我回去想了一晚上,并没有给她明确的答复,虽然现在我们仍在联系,可是我却没法告诉她这道伤疤一直留在那里,即使我们现在还是朋友,可是那种意义却不一样了。
后来,我很悲催的又遇见了类似的事,不过和那时一样很庆幸有其他好朋友陪在身边,听我诉苦,给我安慰。
至此,我也明白了,很多朋友她们的出现并不是教会你如何做朋友,而是来告诉你分别就是常态,也许会是各种奇葩理由,也许毫无理由,你要懂得承受这份分别,同时要懂得珍惜你身边从未离开的他们,因为有了第一次离开,通常会发生第二第三次,若是有缘,你们继续可以做朋友,只是别往深处交往了,学会适可而止。
同时有一件事也想在这里提一下,很多时候往往会有朋友在很多人面前会提及你的过往或者刻意提出你的变化,这方面我是有贬义意味的,我不明白为何他们会有这样的行为,于他们而言是让别人更关注你,还是去仔细评论你的缺点从而可以嘲讽你,亦或者真的就是无心之举,如果是第三种,你可以私底下跟她说下,请她有问题可以在两人时告诉你,而不是当着众人的面使得你难堪,但若是第一二种,请你小心,也许你的那位朋友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对你有了偏见或者人心的改变。
第三种自然是近期关于工作的事。
曾经我提过现在这份工作我是不喜欢的,因为当时发生的各种事情导致我不得不屈从父母的意愿,不过后来想了想,假如没有这份工作我或许很难会有这么多时间去思考各种事情,早就埋头死命的去找工作了。
正是由于这段大把空闲的时间给予我各种机会去沉静下来,使得我开始思考,也许进国企并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当然,这是我现在的想法。
我知道这时会有很多人会说,国企哪里好了?整天无所事事,工资又明码标价,技术又没办法提升,二十多岁的姑娘每天都在过八十岁的生活,似乎一进来就只需等着退休就行了。
对于这种想法我不予任何意见,因为在我身边也有看到过在其他岗位的年轻人,他们身处职位,整日对于工作应付了事,想要跳槽又不愿做出改变,自然是没有实力让其他企业选择你,所以又每天缩在龟壳里。这样的情况其实随处可见,并不是仅仅在国企。
当然,我这样说太负面,而我也更喜欢在书本上所描述的那些积极向上,不屈于现实的少年少女们,他们心中充满了梦想,抓住时间提升自己,不放过每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这样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的,也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学习的。
有一份工作它不一定是你喜欢的,但一定要是可以足够养活你自己的,至少保证不需要父母再来供养你,这是我现如今对于生存对于工作最深刻的体会。
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前提和保证,你才能够给自己腾出一些时间去思考更多的事,特别是对于刚出来工作的人,先看清楚状况,再去选择道路,千万不要一头热的往前冲。
那天我看到达达令写的一篇文章叫《你我都逃不掉的一场迷茫》 ,自认为是一篇干货文,下面是我摘抄的一些内容,也是我想表达的。
1.当你选择了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时,应该如何做?
首先是学会忍耐,要知道你现在可能连谈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的资本都没有,更别说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
但是这种忍耐不是纯粹的死气沉沉的上班,而是抱着“反正我就要走了,那不如把这里可以学的部分先学习了”的心态激励自己,这样你可以一边积攒养活自己的钱,一边考虑如果自己要转换工作的话要准备哪些部分。
2.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即我们所要做的事情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有时候带着比较悲观的心态上路目的是提醒自己,哪怕做着眼前这样一个很稳定的工作,哪怕是过着眼前很稳定的神火,但是也要千万记者得处处防患于未然。
所以你要保持一颗热腾腾的年轻之心,你的状态是一直渴望在路上的。
这个世界上真的从来没有人可以持续帮助我们,学习内在的成长时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只有积攒够了这一部分的资本,你才有可能在扑面而来的生活压力之下,不会产生一种无处可逃的无奈。而是有着一种“要不我可以试试着看看”的心态及动力。
看过一句很喜欢的话:谋生之外亦谋爱,追风之余亦追梦。
虽然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妥协,但总是在妥协中学会成长,有了这样的经历才会明白自己想要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才会努力向前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