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七下语文知识汇总

七下语文知识汇总

作者: 任米荣 | 来源:发表于2023-06-17 08:13 被阅读0次

1.引用修辞的作用

写文章时引用诗词,格言,典故等,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含蓄典雅。课文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思考。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过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他有着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品质。

2.独句成段的作用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句式的运用服从感情表达的需要。课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炼,铿锵有力。作者善用短句使篇章显得简洁明快,形成一股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作用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情感交代,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的重要方法。恰当的运用好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环境描写除了运用对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还应该想到五官感受法,突出事物特点,表达作者感情,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4.诗化语言的赏析及效果

仔细阅读课文,分析语句的特点,看是否运用了某种手法(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明确文章内容;联系文意,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文言语气词(邪: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耳:陈述语气,相当于罢了。乎: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文言称谓:

有自称——孤、寡人、下官、小生、晚生、不才、老朽、愚、仆

爱称:卿

敬称:大兄、大王、令尊、贤侄、尊上、仁兄、爱卿

6.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直接对有关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这些抒情往往借助感叹,、呼告、反复等手法直接表达情感,感觉亲切自然,如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坦率真挚。

7.线索清晰

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使文章脉络清晰,叙事和描写合情合理。

8.第一人称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述,即由“我”出场,用所见所闻所感来叙事、描写、议论、抒情,显得真切自然,极动灵活,使作者和读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起到了很好的抒情效果。

9.排比

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加了气势,深化了中心,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0.结尾段的作用

结构上:主要是照应题目,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上文,总结上文。

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的感悟或情感,写出人物的某种思想品质,精神或性格,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11.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风格大致有准确鲜明、新颖生动、简洁凝练、含蓄隽永。

标题的特点往往体现在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引用等。

标题的作用主要有:吸引读者关注;归纳文章主旨;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线索等等。

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文中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也指老余和我在边疆行走的老道路,还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驿路梨花是盛开在驿路上的梨花,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枝头,芳香四溢;又指梨花姑娘助人为乐,淳朴热情;还指雷锋精神神处处盛开,代代相传;还是边疆少数民族的优良民风,淳朴热情,知恩图报,传播善意的体现;揭示文章的主题,同时语出陆游的诗,为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

13.大词小用

大词小用,就是将一个概念范围较大的词用用一个范围概念较小的事物上,以突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比如“霹雳、震悚、敬意、伟大、神力”这样的词语,分量都很重,却用在小事、小人物上,是典型的大词小用。恰当运用,会使文章充满无限的活力与朝气,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突出渲染某种感情,加深读者印象。

14.回忆性散文中写作时的感受是站在成人的立场,突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感激之情又深怀同情和愧疚;童年的感受,站在童年的立场,长妈妈的感情有不大佩服,不耐烦到敬意。

15.托物言志

需要明确作者所托之物是什么,并抓住物的特点,再结合“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找准“物和志”之间的联系,分析寄托或传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抱负和志趣等,理解物中之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下语文知识汇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ed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