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活话题知识,加强文化理解
“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背景知识的输入可以使学生熟悉内容,克服紧张心理,并自信地进行接下来的听力活动——既可以是观看视频、图片,也可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的合作学习。
(2)搭建语言支架,强化听力输入
扫除学生的词汇障碍很重要。对教学内容中的常用词组、习惯用语、专有名词、同音词、一词多义、俗语等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指令、课前导入等多种方式输入。
(3)指导听力方法,培养学习策略
教师在设计听前活动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听力学习策略,如掌握抓关键词、听大意、记笔等策略的指导
听中环节的设计(见表2)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注意设计有梯度、分层次、多样化的听力活动,从判断、选择、填空、问答到 role play,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听和说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听第三遍录音时,课堂其实已经进入听后活动环节(见表3)。在此环节,教师展示听力文稿内容,既是为了教授语言知识,也能带领学生分析语篇的组织结构和文体特征,推断作者的意图、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为进一步分析评价作铺垫。
主要培养学生的两大学习策略,一是听前预测,二是小组合作。预测既可以是学生根据所学的背景知识,对即将听到的段落主题、内容等作出的预测,也可以是根据听力材料的标题、图片、主题句、关键词等信息预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而小组合作指学生共同讨论并解决环境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