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企业在选择初入社会的毕业生的时候,都会将“吃苦耐劳”作为任职要求的一个基本条件要求。“吃苦耐劳”作为传统美德,从农耕文化的社会一直被保留到现代高度文明的科技社会,作为一个优秀的合格的求职者来说,这是考验一个人韧性、耐力以及刻苦拼搏精神的高度总结。对于受过正规军训练的高校生,社会习惯戴上有色眼镜来衡量,“眼高手低”、“不能吃苦”……听多了太多对于高学历、低经历的从业者的片面评价,我想说的是:你所认为的“吃苦耐劳”的品质考核标准,是否符合职务具体工作要求的标准?用农耕时代的吃苦精神来衡量现代科技社会的从业者,是尺度标准有问题?还是真正的从业者的基本素质的问题?高教育从业者,经历重重考验删选,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不经历炼狱般的学习以及坚忍不拔的吃苦毅力,如何能站在大学的臂膀上?不经历枯燥的专业修炼,凭借坚毅的学习态度,如何能够顺利毕业步入社会?
经历过系统的思维训练以及专业的理论学习后,受教育者形成了一个更加清晰和明确的自我定位及身份认定。社会还习惯用“挣钱能力”来衡量一个人成功的与否的标准,很不幸,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相比早早步入社会摸爬滚打的其他同龄人,物质条件上不够丰盈,生活上也不够自由和轻松,但我常说的一句话是“挣钱的方式千千万,只是你需要或者适合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挣钱”。高教育者,随着经历的增加后,对自我的定位总是在往高层越位,这是对自我价值认定的一种升华,对自我层次定性的一个动力,有了这个内在的标准后,我们会不断学习,不断前进,这个过程仍然是“吃苦耐劳”的品质在支撑我们前行。
企业习惯考核,只是管理者的考验标准是专门为“能吃苦的匹夫”制定,还是为有规划有思维的“理想者精英”制定。采用体力劳动者工作的标准来衡量一个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从业者,看他够不够有耐性,算不算能吃苦,测量的结果很容易走向片面的“眼高手低”型的定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的体魄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来比,身体素质上存在明显的弱势,身体受累,精神迷惑,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自然受损。小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管理者习惯用“好高骛远”或者“缺乏拼搏精神”来定论,可事实是,小企业缺失的制度化以及管理者思维和管理的不稳定性,让许多从业者看不到未来,从业者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大山,又感觉不到希望的存在,这种不安全感,让更多渴望进步,渴望平台的年轻人选择了离开。换一个角度,我并不认为是从业者职业素质或者精神品质上有问题,反而是年轻人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对自我有更高的要求,有高度热情,并更渴望成功的人。一些人会由于就业环境或者个人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依然这样焦虑的坚持着,但是在各种压力压制下的从业者就像被这段翅膀的小鸟一样焦躁不安,心理及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对工作企业都会有消极的影响。认知程度决定了一个人飞翔的高度和宽度,一个没有想法的人也许特别能吃苦耐劳,作为执行者或者从事基础工作来说,确实需要这样的人才,踏实、认真,但对于想要发展壮大的企业来说,吸引更多有想法,高标准的年轻人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断创新和前进的推动力。
一个对自己有高标准的从业者,他在工作中定能不断进取严格要求。管理者站在职务的具体需求,考虑从业者的心理需求,才是真正意义上对其“吃苦耐劳”精神品质的考量。越受过高学历教育的人,对自我的定位越高,对自我的约束能力越强,对自我的要求也越严格。如果管理者需要的是一个“匹夫”,就不要招一个“精英”进来,否则,局面将是:管理者整天感叹现代教育的落败,培育出如此不够脚踏实地的貌似的“英才”;从业者用“匹夫”的思维和标准执行工作,感觉不到自我存在的尊重和价值,结果两败俱伤。如果管理者需要的是一个“精英”,那请给予他未来一个有规划的蓝图和发展的希望,尊重了从业者的思维和价值取向后,再苦再难,他也会同管理者一样同进退,共奋斗。在管理者考量标准尺度存在偏差的时候,不要妄下定论,对于一个已经学会走路和吃饭的孩子来说,你再重复的告诉他并教育他,显得特别的多余与滑稽,连孩子都会反感,更何况是一个高度独立的成年人。我们习惯用“基层锻炼”来检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以及胜任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基层锻炼”,熟悉流程并和基层人员建立联系这是必须的,但事实是,有一部分企业的“基层锻炼”是为了应对基层人手不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又回到文章开篇所提及的,让一个整天用大脑思考的人动用四肢从事基本的体力劳作,效率可想而知,更大的问题则来源于从业者心态的改变,“我是一条在水里游泳的鱼,为什么一定要我到天空飞翔。”逐渐失衡的心态,最终会让感觉不适的从业者选择逃离。在我以前供职的公司中,由于我的勤奋能干得到领导的好评和认可,一次由于工作需要,分公司需要招聘几名工作人员,其中一位副总提到:她这么能干,一个人可以干几个人的活,为什么还要招几个人来增加开支呢?总经理笑了笑,提到:我这样安排可以让她有更多的精力做更重要的事情。很多公司为了节约成本,让行政人员或者其他实习生负责保洁和日常卫生,并不是说受过良好的教育后,端茶倒水的工作不可以做,只是明明可以每个月仅需要几百元就可以让写字楼中负责保洁的工作人员做到既专业又高标准的清扫工作,为什么让员工来做这样对工作的专业提升没有实际意义的工作。花大价钱请来的“保洁人员”的思维,让公司和员工两不得力。
考核是必要的,只是考核的标准不是恒定的,“吃苦耐劳”考验的是一个人在他工作范围内的认真负责和积极态度,只有充分考虑从业者心理需求的考核才能真正检验出他的基本品质。请不要再妄下结论,认为受过越高教育的人,越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基础设施需要人来建设,上层建设仍然需要人来支撑。虽说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在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职业的价值取向与自我定位的选择。如果你的岗位里不需要“精英”,就不要站在高处用一幅傲慢的姿态嘲笑“受过再高的教育有什么用?还不是被我指挥,听我差遣。受过那么高的教育,也没见他有多出色,……”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去做抹杀别人理想和未来的刽子手。在专业学习的这条路上,他们凭借着毅力和坚持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规划,而作为众多的管理者,你也是否向他们这样一般有毅力和耐性,走到学业的一个巅峰?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