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傅氏第一位文举人——鼎公
文/刘付广富
图/刘付永志、刘付斌、刘付叶茂、刘付增喜等热心村人
刘傅氏五世祖,鼎公,号玉梅;居住于山腰村委大塘排村。他生于明万历戊戌年(公元1598年),卒于明崇祯庚午年(公元 1630年);英年早逝,享年三十四岁。当时,刘傅氏由福建迁入山底,历经五代,只有一百年左右。刘傅鼎能中举跃居贤书,确是不简单。
天启丁卯科主考官是邓炎。刘傅鼎在应考中,文思横溢,才辞藻丽,文从字顺,一鸣惊人。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得中丁卯科第37名举人(邓炎榜)。因子而贵,其父建阳也得以貤赠文林郎。刘傅鼎高中丁卯科文举人,这是山底刘傅氏由福建迁粵,定居山底后第一位文举人。确是可喜可贺,此也为刘傅氏之荣耀也。
刘傅鼎中举后,淡泊功名,无意官场;虽封儋州教谕,但他坚持不上任。他终生致力于族中事业。他于崇祯戊辰年( 公元1628年),迁居中垌牛牯山开基创业。他变卖祖上鲜鱼行产业,多方筹钱粮来兴建牛牯陂水利工程。鼎公亲自勘查、亲自丈量、绘测、亲自带领民众施工、亲自督工筑拦河堤坝兴建牛牯陂水库。据记载,从明末、清初至廿世纪中期四百余年,该受灌溉区年年旱涝保收。
玉梅公中举后,议创建山底大宗祠,同时撰写《刘傅族谱》。后因病故未能成就此两项大业。
后裔于中垌白水坡村建有玉梅公祠纪念。
玉梅公祠始建于清乾隆廿九年(公元1764年),是刘傅氏后裔为纪念五世祖玉梅公而建。在1958年大办食堂运动中拆毁,改革开放后得以在原址上重建,焕发当年的荣光。前后历经四次重建。
在抗日战争中,玉梅公祠成为当地抗日游击活动的主要场所。
祠规
一、定每年春秋二祭。二月十六为自由组合,八月十六为统一祭祀。并由瑯、玠、珀、珽、瑒五大房周而复始轮流负责发动。九八年瑯房开始……。
二、凡今后进禄位牌的,必须按规格雕刻,包座高36厘米,版宽16厘米,座宽13厘米。
三、围墙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垃圾、鸡屎牛屎等污物及其它有碍观赡的东西。
四、周围竹木不得损坏围墙或跨进围墙内。
五、违反以上各条施行教育、劝告、清除处理。
各村代表会议决
附:白水坡祠堂重要革命遗址碑志
一九四0年二月,中共南路特委派共产党员陈林海(陈兆荣)到县中垌白水坡祠堂举办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參加集训的男女青年有四、五十人。学习内容《论政党问答》、《中共党章》、《大众哲学》、《论新阶段》、《论持久战》等,晚上学员深入农村办夜校,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并先后组织妇女识字小组十多个,宣传男女平等,使妇女首次有组织地接受党的教育。党组织为化县培养的这批革命骨干,为化县的抗日救亡,打击日伪起到重要作用。
一九四五年一月,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与张炎领导的高雷人民抗日军在化吴廉边起义后协商决定:两军在中垌会师联合攻打高州城,直到罗定,与粤中的蔡廷楷、谭启秀部会合,组建华南抗日联军,建立云开山脉抗日游击根据地。二十六日,两军会师中垌。次日在白水坡祠堂召开两军司令部联席会议。参加人员主要有:周楠、温焯华、黄景文、唐才猷、李筱锋,以及张炎、詹式邦、叶春、陈信材、彭廷云等。会议分析了形势,统一了认识,决定:由于国民党主力移防高州,敌强我弱,决定放弃攻打高州,改打廉江县府所在地塘蓬,待消灭廉江的反动武装后再进军粤桂边,开辟粤桂边抗日根据地。会议审时度势,作出了正确的决策,避免了同国民党正规军的正面作战,保存了革命力量,开辟粤桂边抗日根据地。白水坡祠堂是两军重要会议地点,这次会议意义重大。白水坡祠堂是革命的重要遗址。为缅怀革命前辈的历史功绩,教育后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特铭刻碑文,永志纪念。
化州市委党史办主任陈土富组织实施
中共化州市委员会化州市人民政府
二零一零年十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