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0903读书笔记

20200903读书笔记

作者: 龙套哥萨克海龙 | 来源:发表于2020-09-03 20:08 被阅读0次

    阅读1小时,总计1345小时,第1290日

    阅读《中国政治思想史》第11,12章

    在“管法”看来,法之“分”还表现在道德上。法同时又是道德之纲。有了法,上下分明,贵贱有别,因此“义礼明也”(《管子·君臣下》)。“管法”对礼义孝悌看得相当重要,是法的不可缺少的必要补充。《任法》说:“群臣不用礼义教训则不祥。”“管法”认为礼如同法一样,也是圣人为治乱而作。最初无君臣上下之别,乱而不正。于是有智者出,在设法之时,同时制礼。《君臣下》说:“上下设,民生体(礼)而国都立矣。”《形势解》把法度与礼义并列,视为治民之仪:“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礼义者,尊卑之仪表也。”在法与礼义的关系上,《任法》篇认为礼义出于法:“仁义礼乐皆出于法,此先圣之所以一民者也。”这里又一次表现了法儒的融合。

    “管法”认为法令不仅是人们的行动准则,同时也是人们的思想准则。“管法”主张一切要遵从法令,不准有任何违反或背离法令的思想与学说存在。

    智者上升为君主的过程,不是靠修养,也不是单枪匹马的个人奋斗,而是借助和利用众力实现的。

    “管法”主张以法治国。那么君主与法是什么关系呢?“管法”认为是双重关系。一方面,君主是法的制定者,如《任法》中所说:“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另一方面,法一旦制定出来之后,君主也必须“固守之”(《管子·任法》)。

    官吏的任免权握在君主之手。官吏不能长久占有某种权力,君主可以随时调换,官吏的任务是执行君主所颁布的法律与命令。这样从地方到中央,权力完全归君主。君主凭着手中的法网与官僚机构,可以达到“千里之内,束布之罚,一亩之赋,尽可知也”。

    把赋税的轻重视为政治问题,这是诸子早已论述过的问题。十分明确地提出“度量”概念,并且用“度量”关系去分析和说明政治的治乱,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要首推“管法”派。

    商君书》说理性较差,主要表现为政策的规定和说明。“管法”则不然,文中虽不乏具体政策的论述,但更注重政治原理和法治理论的探讨。《商君书》热衷于用极端的方式处理问题。“管法”比较注意事物的分寸。《商君书》对其他诸子持绝对排斥的立场,“管法”在很多地方注意吸收其他诸说。

    治天下者必须是圣人,圣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作者认为圣人是精气的产儿。圣人不同于一般人,其区分在于他身心中凝聚了更多的精气。作者认为有了精气,人才能变得聪明。“

    《管子》中道家派强调君主要把顺天因人作为自己政治的起点和行动的依据,这种观点是很可贵的。但是作者又一再教导君主要运用规律或必然性,作为驾驭臣民的手段,从而流为权术。由于作者把君主与“道”“气”“天”等视为同体,君主便又借助理性变成了万民之上的社会主宰,从而论证了君主的绝对性。

    轻重家所推行的商业交易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和商品交换的繁荣,因为他们用权力摧毁了价值规律,把价值规律置于了无用之地。

    乍然看去,轻重家格外注重经济关系,究其实,他们更看重政治暴力的作用。他们的这一套理论把封建专制主义贯彻到了经济生活过程,所以大大促进了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发展。

    吕不韦没有强行改造各家,而是让各家各派保留了自己的面貌和特色,做到了学术上的存异。学术上的存异是学术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秦国历来只注重打仗,对文化很忽视。然而没有广博的文化基底,统治者是难以长久维持其统治的。吕不韦想补上这一课。秦始皇有他的长处,可是在这一点上是一个近视眼。后来历史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法自然和随时变,既指明了如何处理天人关系,又指明了如何对待社会历史。这样在自然与社会面前都取得了主动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0903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io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