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夏溽暑古诗六首:游鱼出没一世人,静心谁得似禅师?
溽暑,是古代对于高温高湿极度暑热季夏的一种特定描述。
先秦汉朝的《礼记月令》有一个特殊的月份,表达溽暑,就是农历六月。”是月也.土润 溽暑 .大雨时行。“实际比较精准地谈了溽暑,是怎样的一个气候特征。
就是说,季夏六月,高温高湿,空气和泥土都很湿润,这种湿润不仅仅是雨水带来的,而是泥土中的水汽升腾,让空气更为湿润蒸热。这里强调的是土中的水汽。
因为古代的农历六月,高温大雨,土地最为肥沃蓬勃。从五行来讲,特别将农历六月归为一个特殊的季节,称为长夏,主土。
而这个月,因为不但空气像火炉中燃烧的热水,称为暑,还有叠加的泥土升腾的热气,称为溽暑,可谓暑之至。
也就是这样特殊的季节,要求人们为了秋天的到来,进行潜伏,就像秋天静静在暑热里,等待时机,故有三伏之说。
此月宜静不宜动,夏秋相交,少在户外折腾,防止中暑和热病。所以溽暑的诗和苦热有关。
”朱明运将极,溽暑昼夜兴。
裁动四支废,举身若山陵。
珠汗洽玉体,呼吸气郁蒸。
尘垢自成泥,素粉随手凝。“ 西晋 · 傅玄 《杂诗(《诗纪》作苦热。)》
古人挺有意思,看到了这样的天气和季节相关,比如明明很热,还是正面描写这段时间在季节里的定位。
就是说,夏天已经到了极致,即将过去。虽然现代人夏天的概念是以体感和温度作为衡量标准,凡是25度以上的气温,都可以归在夏天,那么很多时候,夏天的结束会延迟到公历十月,农历九月,但是在古人看来,季节是太阳运行规律而划定的,农历六月,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秋天不远,也就带给人精神的安慰。
在夏天将要结束的这后半月,溽暑来了,昼夜不止。
这样的高温里,动一下,仿佛四肢就废掉一样,身体沉重疲软。
不但浑身上下,汗流像竹子一样冒出,呼吸的空气都像沉闷的蒸笼。
身上的尘埃污垢,自己就成了泥土,脸上的香粉顺着汗水滑落凝结,让人觉得黏腻不爽。
可见古人也很无奈这样的季节时段,”何时三伏过,许侬红粉妆?“这可不是现代人的烦恼,魏晋时代的民歌就这么唱。这样的热天,倒是连装饰都是多余,到还原了人本来的面目。
好在,农历六月之后,是七月立秋,古人会用季节的流转安慰自己。
过了这段时间,会好的,也一定会好。
”溽暑南方候,贞光大火天。
流金空畏日,堕水忽惊鸢。
掌露凉难挹,心瓜疾未蠲。
鵩妖卑湿地,魃虐蕴隆年。
虚谷全收籁,焦原欲出烟。
洪炉方扇物,何处预陶甄。“北宋 · 宋庠 《苦热 》
不过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安于避暑过最炎热的夏天,比如有时间安排的行客,操心泥土庄稼的农民,身体多病的人,这样的天气,内忧外患。
宋庠 是北宋连中三元的状元,不过因为耿直,被贬谪到江南扬州,心情肯定不会愉快。况且他是北方人,哪里过得惯南方的溽暑夏天。
所以开篇就是,这溽暑,就是南方的气候,那太阳明晃晃挂在天上。
太阳光像金子一样灼热流泻,忽然一只鸟从半空坠落到湖水中,让人惊讶,那是热死的飞鸟。居然有热死的鸟,这在 宋庠的感知里,也是惊悚的一件事吧。
早上的露水,在荷叶掌上,只是放在自己的手上,一会就蒸发了。
心情耿耿,像堵着一个瓜,就算是吃了凉瓜西瓜,心情也不会好。
这里靠近水,地势卑下,往往鸟类动物会有传染病,而旱灾随时会来,虽然溽热,但是很可能长期无雨,这真是让农民绝望的事。
不信,你去看看此时的田园,谷子尚未灌浆,等待天上的雨水,而炎日下的田野,远看生烟,那是火烤焦原。
动物草本尚且如此,人何以忍受?
这还是才开始里,天地烘炉大火,考验着人,我都不知道,到那里准备清凉罐子水,好度过这个炎热苦闷的时段。
实际上这也是很多人在此时段的不适应,会生活的人,一定要以身体为本,多喝水,避免焦虑。因为这样的天气,真的会有热死的。
而活着,健康活着,肯定是这一时段的主要生活任务。
”东风吹鼎方然薪,游鱼出没一世人。
随汤上下犹欣欣,不识河汉清凉津。
十年我已不出门,可怜尚寄生死滨。
老知下种功力新,开花结子当有辰。
寒暑一过聊嚬呻,至此有道非有神。“ 北宋 · 苏辙《溽暑》
此时天地是沸水烘炉,那东南的暖风,吹来太阳的热气,仿佛点火一样。
人类就像温水里的鱼,到处出没。
有人说,不是溽暑要潜伏静养吗?可是那只是相对的,吃喝用度,哪里不需要人奋力弄回,热得睡不着,还要半夜去凉快地方寻找风和凉爽。
于是在苏辙的眼中,这溽暑,很多人比平常更忙碌,因为生存和生活。
看起来,到处是人,像鱼一样游来游去,他们哪里享受的到真正河边清凉的美。甚至很多人忙忙碌碌,从来没有过休闲和避暑。
我老了,又多病,所以住在靠水的地方不出门。
但是我却还在运动,在庭院里种下瓜果蔬菜,期盼这样的季节,土润溽暑,这些植物迎来它们的季节,开花结果。
我期待着溽暑过去,花木蔬菜,昂头长大。这是人在残酷条件下,对付炎热的智慧,而不是,你不为,这些东西就自然生长。
苏辙的这首溽暑,写出了溽暑时段的热,也写出了智慧养生。就算是不能过于动,也要精心种植秋天的蔬菜,有所为,而不是一味多懒避暑。
天道酬勤,要会生活,要珍惜光阴,要面向未来。
”溽暑欲成雨,密云犹在郊。
开窗挹凉飙,远山见林梢。
木叶已成阴,野鸟鸣啁啁。
镜静碧池湛,清冷无混淆。
会意纷万途,钱荷贯丛茭。
寂坐一堂上,默默神明交。“南宋 · 薛季宣《开窗 》
伴随溽暑的,是高温高湿,同时会有夏天的雷阵雨,大雨会骤然而来,带给一霎清凉,也给土地山川解渴。
此时房舍的通风很重要。尤其大雨将至,没有太阳,最适合开窗通风。
此时也是溽暑里最清美的时段。
看着天上乌云集聚远方,一场雨很快就要来。
开着窗户,迎来夏日凉风,看着远山树木摇曳。
大雨之前,繁茂的绿叶中,小鸟欢快鸣叫。而池塘在云影的压抑下,更加碧绿,显得清冷。
此时坐在高楼上,感恩此时雨神来临,祈求好雨知时节,洗去夏热,灌溉农田吧。
”溽暑夜无寐,披襟户不扃。
烟开千嶂月,风定一江星。
露草虫声咽,鱼罾水气腥。
翛然尘虑绝,太上欲忘形。“明 · 钱高 《溽暑 》
溽暑时节,连夜晚都在这样湿热的空气里,很多人因此热得失眠。
最好的方式,就是打开房门通风,晚上在开阔有植被的附近走走。
果然,夏天的半夜也有好风景。
一轮明月升起在群山之上,水面无风,只有长沟流月,水面点点星光闪烁。
在水边或坐或行,听得见夏夜的虫鸣,偶尔会闻到渔网泛出的鱼腥和水腥气。
江边夜晚,是最好消暑的地方,明月在天,渐感清风,终于有一瞬忘记自己是在盛夏的苦热中。
那么从气象气温来看,夏天的后半夜到太阳升起的凌晨阶段,是一天中最凉快的时段。
这个时段,尽力让自己睡上一会,否则太阳出来,温度飙升,就更容易致病了。
”土王原当于四时,夏之德火乃蒸之。
润而为溽歊无比,湿以成炎郁岂辞。
图治欲因去酷吏,静心谁得似禅师。
继儒乃曰舟中好,识者知其有遁词。“清 · 弘历《月令七十二候诗 其三十五 土润溽暑 》
乾隆皇帝这首溽暑诗写的不错,比较大气。
首先他承认溽暑是一种自然气候,是六月土的主场,所以水汽蒸腾,就被太阳烘烤升温。
土地湿润,上行为溽气,湿热炎热,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但是凡事要有解决方式。
比如这样的酷热,就像酷吏一样,皇帝要做的,就是为了天下和老百姓,清除酷吏,还天下一个清平。那么平常人对付这样的溽暑,要像禅师一样心静,所谓心静自然凉,如果不能迅速根除,那么请保持最佳适应。
只有那些破文人,总说这样的溽暑,在水上船中度过是最好,所谓避暑消夏,但是有责任心,有见识的人,肯定知道这是一种精致的利己和风雅,因为你只想自己舒坦,不顾别人。
那么这里也是提醒那些当官的,这样的夏天,不要躲着避暑,你还能为老百姓做点什么?你能感受他们的冷暖和需要吗?你的心是真正的安静和洞彻吗?
躬身入局,先天下之忧而忧。
实际清朝历代皇帝都很勤勉。只是社会制度的局限性,每个王朝都没有办法避免最后的倾覆。因为他和真正的百姓,隔着庞大的官僚,而在古代,管理技术不发达。皇帝往往和百姓在实际管理上脱节。而道德只能约束有道德的官僚。
六月溽暑,一直会持续到早秋。
冷也好,热也好,生命为本,活着就好。你有哪些对付溽暑的方法?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