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个家庭的心理和思维习惯

一个家庭的心理和思维习惯

作者: 会发光的黑暗少女 | 来源:发表于2017-06-19 17:27 被阅读17次

爸爸,我已经不怪你了。

毕竟我的痛苦,你同样也有。我因为内心的痛苦而最终理解了你,我们相似的痛苦却成了彼此亲密关系的纽带,我们因为彼此身上的共同点而倍感亲近,互为世上最亲密的人。

昨天我在客厅,听见你在书房里说:“这么长时间了才写了两万不到,天天在查资料,是我做的太仔细了吗?”我接着就说:“是的,你确实做什么都太抠细节了,效率低下。”

那天,别人让我给改个发言稿,我答应了别人,但又因为忙,就转交给了你。我说你简单改一下,一个小时足够。等我拿到手的时候,三个小时已经过去了,我看到的成品是你重新写成的。其实这种小事,生活中有太多,都是无关紧要的。当然我们常常喜欢这样来勉励他人和自己,比如说:小事不做好,将来是做不了大事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我承认很多人一辈子就做了一件小事,把一件小事做到出神入化的程度的人也不少。报刊杂志上广泛传播的日本的哪位擦马桶的保洁工人,他擦过的马桶干净到可以直接从马桶里舀起一杯水喝掉。不管是社会宣扬的,还是我们自己本身,都太过于热爱渲染做好小事的优越性。我们其实把微不足道的东西过分放大了。

我放眼望过去,大都是一辈子做着一件小事,却到职业终点也没能有任何多余的长进。我很少看到街头修皮鞋的人工作几十年后自己做独立的品牌。或者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庄稼汉研发出新的农作物品种。事实上,我们总是耽搁在小事情上,是会让我们在人生中止步不前的。如果现在有个新生命放在我眼前,我大概会这样给她规划:在成年之前掌握各种生活技能和日常能遇见的各种小事,拥有基本的常识。有健康的身心,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各种艺术修养。似乎这样,才能面对成年后的持续学习,拥有学习的能力。人生当然是一个持续不断成长进步的过程。但很多人因为缺乏学习的能力,早早放弃了自己。人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终止了前进。

美国有个作家,深入底层社会去体验生活,她端盘子做女工,打各种零工,每天都睡眠不足,因为根本没有时间拥有充足睡眠。每天打好几份工业只能刚刚吃饱饭而已,房租都常常需要拖欠。她才发现底层人每天连轴转也仅仅糊口,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多余的金钱去学习,哪怕知道很多技能可以带来很好的工作,可是好工作需要时间和金钱去获得。说到这里,我从小没有缺学习的时间,某种程度上也不缺学习资金,但这仅限于公立学校的学费而已,除此之外,我的艺术学习并没有很好的环境和资金条件,最终限制了我的个人发展。

而我自认为多年来发展受限制,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继承。我继承了你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模式。比如我常常会后悔,把事情做的不完美,我应该怎样做会更好,会觉得自己笨。我发现l这个问题,十分困扰我,也活的非常压抑,后来每当你说起什么事情不该怎样做的时候,我赶紧就事论事,告诉你我心底的困惑,你说你只是在一件事情过后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学习到更多。我后来想,这也的确是一种很好的不断总结人生的方式,孔子说,一日三省吾身,只是你没说你是这个意思,我年纪小,就觉得很负面很消极,做事永远在后悔。这件事情本身是很好的,但是前提是需要很好的心态。而我作为一个小孩子,理解不了,我想今后作为大人,应该给小孩有效的沟通,直白地告诉她事情该怎么做,我这么做是出于那些思考和目的,我的打算是什么。我本该在你这种经验基础下,起点更高,学习更快,可是由于青春期的人生经验不足,理解不了真正的含义,你也忽视了或者你根本也没意识到我的想法是没理解你做事的含义的。总之,你辛苦栽培我,我却越来越焦虑。

我同样做事过于细致,这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我做事情本来是很利落很快速。但由于心理上的过度思虑,常常是不能做到让自己满意。从而影响情绪,心情会十分低落,再这个过程中同时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也让自己过的很不快乐。得不偿失用来形容我的二十多年再合适不过。一个人要想独自从泥潭中走出来,其实非常艰难。尤其是内心的泥泞,这个生活中表面的坎坷不太一样。生活的不顺利很多时候走着走着就顺了,甚至很多人很多事都没能真正进入到他们的内心层面,生活的仅仅停留在生活上,而内心永远是和生活分开。

我小时候老是喜欢拿你备课的本子写家庭作业,印象很深刻的一次,周五放学回家后,很快开始写作业,拿了一本新的备课笔记写,上面的格子并不是通常我们小学生写字本的格子,但是那天我却在做完几题后发现我写的一行行的字都是歪的,我通常周五都是十分高兴的,但那天当时就非常不高兴了,发脾气,不知道该重新再写一遍,还是怎样。那个心理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就是又可惜把新本子的字写歪了,又想撕掉一页再写一遍,却又觉得时间耽误了许久。那个内心活动就是前后左右都是矛盾的,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后来在我人生中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我处理事情仿佛就站在一个正圆的中心,我360度都能看见,都在顾虑,却不知道朝哪个方向迈进,所谓的迷茫,我想就是因为我根本就是哪个圆的中心点。返回到现实过程中,我不该发脾气,我该忘记这个事情,现实中这件事情的正确解决方案是继续把作业写下去,以后注意字迹就好。或者重新再来写一遍也没关系。通常情况下,我都是在花大量的时间用来踌躇,然后按照理智的,正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可是心理上我却没过去,会影响我后续做事的习惯,理智对于我来说是有有效期的,在浪费了大量时间后,理智本身我都很难接受了,我会变成,明明知道该怎么做,但是会陷入在后悔中不能自拔。那天我并没有重新再写一遍,而是跑去玩了,可是我的心情已经被破坏了。

长大后我发现比起字迹来说,掌握学习内容更重要。虽然最终那次的作业我周末完成了,可是日后却养成了拖拖拉拉的坏习惯,导致高中的时候学习任务越积越多,总是收集好各种学习资料,却永远等着以后看,以后的以后大概是我幼年时候就背过的一首诗,叫明日歌:日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事事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如今二十七岁,回过头看已经过去的年华,有十分强烈的紧迫感,继续这种状态下去,我仿佛看见了未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未来。总之,站在原地发愁,是最没用的,但是不思考就冒失前进更不该,我是说思虑是对的,但是有度,按照事情大小来决定思考的时长。重要事情思考十天半月,甚至请教他人都很正常,切莫在小事情上停滞。

我从来都有个观点,比起大家说的性格决定命运,我更相信思想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就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决定了你的执行力,执行力来完成你的思想。从而成就你在现实生活里活成什么样的状态。

如果人生重新来一次,仅仅二十七年的经验,也足够我把重新活一遍的二十七年过成我想要的样子。而不像之前没有任何经历,望向未知生活的迷茫是无助的,也有期待,但真正走到了那个期待中的日子,你发现,你还是个普通人。你已经是个普通人了,可你已经长大了,没有了儿时期待的那样,因为你连期待的时间都没有了,就在对未来的想象中,因为没有经验而一步步走到了平庸。

于是我们转而开始相信大器晚成,毕竟现在很多万众瞩目的人,在年轻的时候起点都很一般,我们愿意去为了小概率的事件来博弈。自我安慰过后,请我自己可以即刻执行。当然现在看来,努力比起小时候更困难,无论从心理意识上,还是客观条件上,努力都很难做到,但是不努力。人到中年,那可能就真的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活成想舀的样子。我宁愿用现在的艰难,换一个大器晚成。爸爸也说,你现在对我也不着急了,你会用一生的时间来等待我的成长。

一个很优秀的人,可能看不到自己的优秀,或者不把自己的优秀当回事,也可能羡慕普通人的平凡。一个普通人可能更多的羡慕他人的金钱,但大多数普通人安于现状,乐于自满,看不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这一点是我觉得最愚昧的体现。也是我绝对不能接受的愚昧。生命是虚无,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最终都会归为尘土。但我们依然要努力走好这个过程,照顾好父母,养育好子女,爱自己和爱伴侣。无论拥有怎样的身份,都会觊觎旁人更优秀的生命,然后活在对更美好生活的想象中。当然人生遇见困难,不代表不幸福,能够克服困难带来的欢愉,超过你想象。甚至困难也能带来美妙的体验。

生命是体验,是过程,没有对错,愿我可以放下对错。当内心的价值观和自己现有的生活高度匹配的时候,内心总会归于平静。我们都要保持幸福感。

相关文章

  • 一个家庭的心理和思维习惯

    爸爸,我已经不怪你了。 毕竟我的痛苦,你同样也有。我因为内心的痛苦而最终理解了你,我们相似的痛苦却成了彼此亲密关系...

  • 思维习惯

    发现和探索;思维习惯:激活和使用;思维习惯:评价和报告;思维习惯:整合和保持。

  • 《对伪心理学说不》书摘

    一.科学的心理学 证伪的科学本质和概率推论的思维习惯会是科学心理学的重点。 什么是科学:实证主义,公共知识可检验、...

  • 如果这么思考,你会成长的非常快!

    1 思维习惯 跟大家聊一个思维习惯以及我以我的思维习惯,来简单聊一下我对近期的一些热点事件的观点和思考。 这个习惯...

  • 你是哪种思维?——《终身成长》(樊登读书)

    《终身成长》的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他把所有的我们成功与否,行为习惯,家庭,事业等,都归结为两种思维习惯模...

  • 有这样的心态,女人倒追你

    心智成熟内心强大 所谓心智模式是指人们的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理素质的反映。一个人的心智模式的形成是经历...

  • 《穷查理宝典》(二):微观经济学

    查理芒格认为的最重要的是基于硬科学和心理学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型),这些思维习惯当然是好的,但并不代表一个优秀的理工...

  • 60天就可以形成一个思维习惯

    1。因为基本上60天就可以形成一个思维习惯,如果不注意心理防疫,这种应激性心理习惯就会固化。 2。 人就是一个个小...

  • 084|150《热锅上的家庭》

    这是本帮助人理解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书籍。书中以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家庭接受集体心理治疗的案例,真实...

  •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亲妈

    在我结婚组建自己家庭之后,经常反思原生家庭带给我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处事风格,经常在想怎么能把自己的小家庭构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家庭的心理和思维习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jg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