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挑战日更|早起自由写作第十九日

挑战日更|早起自由写作第十九日

作者: 小殊 | 来源:发表于2018-11-26 08:41 被阅读0次

听了几期《罗辑思维》。

一个是罗老师读了《知识错觉》后分享的。

人们总觉得对熟悉的事物很了解,可一旦问该事物的具体事宜,又说不出来了。就像上学的时候,平时觉得书中内容自己很熟悉,学的很好,然后考试时,拿到试卷的瞬间懵掉了,脑子一片空白,接着读读题目,熟悉的内容就又回来了。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这样?《知识错觉》就讲了,这是因为我们平时把知识当做信息,我们所掌握的不是信息,而是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学习的时候很熟悉因为那些知识在书中与其他知识信息相互联系,考试时把书收走了,就暂时切断了联系,拿到卷子,读了题目,那些联系就又回来了。再比如拉链,我们很熟悉,衣服上,裤子上,包上都有,天天都在用,自然很熟悉。可是一旦单独把拉链摘出来,它的工作原理,你能说清楚么?它是怎么造出来的,你知道么?最早它是有谁发明的,你清楚么?

我想能完整说出这些知识的人恐怕没几个吧。

《知识错觉》讲知识不是信息,知识的生命在于“知识共同体”。因此我们要学习掌握的也不是信息,而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掌握“知识共同体”才是最重要的。

昨天翻起了著名的《影响力》。

说动物和人都会因为某个事物而触发一个动作或反应。比如鸟对它死敌的态度,不是因为死敌长的样子,而是因为它身上的某个特征,例如颜色,声音,或者某个羽毛。人们做实验,即使是一个死敌样子的玩偶,如果能发出像鸟宝宝“唧唧唧”的声音,鸟一样也会把玩偶护在身下,当成自己的宝宝。

而人也有这种类似的情况。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在图书馆的打印机前需要打印的人们排起了长队。科学家通过变换语言词语向人询问,能否让自己先打印。结果发现如果给出一个理由,就会有93%以上的人同意让科学家先打印,即使这个理由经不住思考。例如“能否让我先打印,因为我必须要打印。”因此科学家得出了这个结论“当你想要拜托别人做事,给出一个理由,会更容易成功。”

我在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种情况。在与客户交流过程中,也会说很多理由来推销一些产品,“因为你这个硬盘有坏道,所以需要更换。”“我建议换固态硬盘,因为它的读写速度快,比机械硬盘快将近10倍。”“因为硒鼓也是耗材的一种,它也会被消耗,磨损。”我不知道是因为给出一个理由的缘故,还因为原因本身很合理,客户才最终听从我的建议。这个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关文章

  • 挑战日更|早起自由写作第十九日

    人 事 网 听了几期《罗辑思维》。 一个是罗老师读了《知识错觉》后分享的。 人们总觉得对熟悉的事物很了解,可一旦问...

  • 日更挑战|早起自由写作第三十九日

    反思 昨天去安装了两个摄像头,居然用了4小时。比起上次4个头3小时,花费时间多了1小时,而安装的摄像头却少了2个。...

  • 日更挑战|早起自由写作第二十九日

    反思 大目标有了,却没有可立即执行的小目标。没有整体性的规划,做起来就没有了紧迫感,总觉得今天做也行,明天做也行。...

  • 日更挑战|早起自由写作第九日

    经常开车从郑州来我们这推销产品的小伙子昨天来了,这次没开他的货车,换了辆小车。一进门,他就很兴奋的给我讲,他现在换...

  • 日更挑战|早起自由写作第五日

    《学会提问(原书第10版)》被称为批判性思维的入门书籍,看了一些,记录几点。 1.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2.批...

  • 日更挑战|早起自由写作第八日

    郭建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1. 罗胖在《罗辑思维》讲过,觉得挺好,就找来看看。一直喜欢看罗老师演讲,炯炯有神的...

  • 日更挑战|早起自由写作第十日

    梦里儿子被一条恶狗追赶。怎么会做这样的梦?是我白天看了那篇热搜新闻么?那是一段监控视频,视频里一个母亲和两个孩子在...

  • 日更挑战|早起自由写作第四日

    最近刚学会用彩色荧光笔分类标记书中内容,昨天看《学会提问》,里面就明确指出像我这种是海绵式思维,把书中知识点全部吸...

  • 日更挑战|早起自由写作第一日

    今天才看到简书有这个日更挑战,刚好和我现在每天坚持的早起自由写作一致,干脆直接在这里发一下。 所写文字毛病甚多,还...

  • 所得

    2018年八月参加了简书写作提高群组织的21天写作日更挑战,八月九日至二十九日。八月因了这次挑战,成为我目前渡过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挑战日更|早起自由写作第十九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jv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