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概念,带给人很多的向往,对未来教育充满信心。也在阅读中不断的明晰大概念,在与其他的概念的对比中,让大概念越辨越清,基本能看清他的外形特征。
大概念是个陈述句。看了一些学者对大概念的定位和理解。在字里行间的穿梭中,慢慢的领悟到,词语不能成为大概念,只能是大概念的名称,而大概念是对这个名词的名称的展开阐述。因为一个大概念表达成一个陈述句,才能让人们理解大概念的基本意义。
在专家学者的观点中,几个人的提法的比较中,不断的析出大概念的样子。具体来说,大概念不是具体的知识,也不是概念的名称。大概念一定要打破事实性知识的孤立零散状态,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了跨时间、跨区域,跨情境迁移的一种方法。
大概念和学科概念有什么不同?因为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概念体系,大多数的学科概念的定义都是个陈述句。那么他们能不能作为大概念来用呢?能揭示学科本质的就可以,只描述了外在形态的就不能。
比如,地图是遵循一定数学法则,运用完备的符号系统,呈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地理要素的图形。这就揭示了地图的内在学科本质,这个定义就可以作为大概念。而有的则不能,比如方程,我们从小背的方程的定义就是,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但这个定义只是揭示了方程的外在特征,并没有说明他内在的本质。方程等号的两边表述的实际上是一个事件中的两个量。而采用的不同的表示方法。等号代表这两种表示方法是等价的。其中暂时未知的数量用特定的符号表示。根据这个理解,方程的大概念可以提炼为:方程是同一个量的两种等价表达。作者为我们解释的清清楚楚,还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应用方程来解决问题?那是因为通过方程设置未知数构建等式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得到,不容易通过四则运算获得的数量。学了这么多年方程,到今天才知道为什么要用方程来解决问题,这个书读的太有意义了。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对学科概念和大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对比是一种很有力量的学习方法。
大概念是不是我们的学习目标呢?
学习目标更注重学习的行为路径,看重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而大概念只是客观陈述学科本质。并不会对怎样才能体会到这个大概念进行解释说明,也不会对学习的结果达成标准,做出要求。
学习目标具有靶向性。两个内容不同的学习单元,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学习目标,清晰程度是评价学习目标撰写是否到位为的重要标准。而大概念既扎根于现在的学习单元内容,又要从具体的内容中抽象出来,提升到素养层面。它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同时具有迁移性,深刻性的特点。
通过读今天的书,对作者讲述大概念的方法也很感兴趣,他通过比较,让我们感受到大概率必须是一个陈述句,让我们理解到大概念与学科概念的异同,以及大概念与教学目标的差异。
在这样的对比中,我清晰的看到了大概念的特点:概括性、迁移性、深刻性、联系性。在这样的对比中,辨析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纬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我们看到大概念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