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邛州直隶州志中的夹关道佐

邛州直隶州志中的夹关道佐

作者: 水寨茶乡夹门关 | 来源:发表于2021-04-26 14:36 被阅读0次

    康熙志第十一卷56页和嘉庆志第四十卷900页同载:“天启间,州西五十里有老僧于荒山结庵学佛。凡晨起至庵前者,佥见上有彩云,云中有钵盂状。因语僧堀地,得金钵,州人建寺于此,遂名金钵寺。”嘉庆志第十二卷第293至294页又云“金钵寺在州南二十五里,明神宗时僧本然于荒山结庵,乡人常见庵顶云中有钵状,因语僧于云起处堀之,得金钵;云中之钵不复见,因以名寺。”

    康熙志第十二卷89页及嘉庆志第四十四卷第1206页,89页题为七言律.宋.张方《绍定辛卯三月》,1206页题为《临邛偶题》,两处内容均为:“二水溪头车马行,灵龟背后玉龙横。涨泷往目矜河伯,砥柱千年要石兄。出阝水右旋江会合,天台曲直卦文明。吾心怵惕便施手,事所当为不问名。”

    嘉庆志第十二卷303页,“军民寺在州南八十里,即古观音寺。明崇祯十三年僧得春开建。国朝雍正八年僧普惠重修。”

    嘉庆志第十二卷303页,“万福庵在州南六十里。明崇祯六年,州人吴可选建。国朝雍正六年僧惠旺重修。”

    嘉庆志第十二卷307页,“福田寺在州南六十里。明宏熙元年僧智性开建。正德十年僧明用重修。”

    嘉庆志第十二卷308至309页,“观音寺在州南九十里,乃天台下院。明时僧福深开建。国朝雍正十三年寺邻苟洪重修。”

    嘉庆志第十二卷309页,“临江寺在州南五十里。明正统五年,僧映章丶洞天同建。”

    嘉庆志第十二卷311页,“福田庵在州南一百二十里土溪沟。明嘉靖十八年僧洪界建。”

    嘉庆志第四十一卷918页及民国志第一卷71页同时如是记载,陆游《老学庵笔记》“临邛夹门镇山险处,得瓦棺,长七尺,厚几二寸;与今木棺略同,但盖底相反,骨犹不坏。棺外列置瓦器,皆极淳古。靖康丙午岁也。李知几及见之。”

    嘉庆志第四十四卷1200页,“《雨中山行至松风亭忽登霁》:烟雨千峰拥鬓鬟,忽看青峰白云间。卷藏破墨营邱笔,却展将军著色山。”

    民国志第一卷44页“偏西有道佐庙本倒座,新称道佐距城六十里。过王店至夹门镇,则八十里矣。”

    民国志第一卷57页“城西南八十里夹门镇,关在山边,水出其间,此即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所称“临邛夹门镇”是也。市肆列两岸,中流白木江,货船不少。水面宽二十余丈,两岸市口约二里长,中间有踏水二桥,交通两岸。近又新建桥楼一座于下场,分别人物,疏通往来,诚雄镇也。明成化以后,移火井坝巡检于夹门关,清乾隆以来,又徙夹门关于火井漕。故人称夹门关而不云夹门镇也。或又省称夹关。南界名山八里。著姓杨氏、宋氏、李氏、韩氏、鄢氏、缪氏。

    城西南七十里王店,濒大河,明之回龙场,清初之王家茶店,嘉庆时之新王店也。场期一、四、七。上至夹门关十里,下至道佐庙十里。著姓孟氏。

    (57至59页)城西南五十五里道佐庙,雍正以来新设场市也。旧名倒座庙民国二年改今名。街市回环,场期二、五、八。纸户居多,濒大河。据云西有寨沟,三十里达火井,未之详也。查旧志,寨子山州南五十余里,高数百丈,顶平宽十余亩,四面壁立,中通一径,不盈尺,石磴层叠数里,在一石墩稍平容座,转过忽细若蜂腰,宽半尺,长二丈,高峻。回首石上,镌“回仙桥”三字,桥头书“须弥伯仲”四大字,数武一石门上书“铁关”二字,土人言系杨伸。寨子通址,今据採访南路有卢沟长二十余里,两合水处有山名“寨子桁”,进沟二里许,有石刻“寒绿仙关”四大草字,为崇祯六年夏月杨伸题。沟尽处为鱼崖,石磴自下而上高半里许,微平坦。清之季年,为盗薮,此一地也。又有金鸡沟,长亦二十余里,两山壁立,高数十仞,地狭路险,沟尽处至钓崖略平,又多岐路。清之季年,盗贼出没,劫掠负贩,莫能踪迹,此一地也。二者与旧志均有不合。古人避兵之所,今为藏盗之区,古今异宜,山水且变。著姓黄氏。”

    民国志第一卷88页“查旧志夹门关两山夹岸如门,一水中流,崖开小径,甚险,然则夹门关者,非限峦隔夷之关,乃导沫泄之口也。

    夹门关在观音岩有榨口庙,岩纳二水:一水从伏牛山绕太和场而来,此水浊;一水从天台山经二龙溪,绕三角堰而来,此水清。清浊合流,又南纳名山乾溪沟之水,至夹门镇,遂成巨浸,通船筏,颇有灌溉。”

    民国志第一卷90页,“天台山亦古蒙山,《寰宇记》所谓北连罗绳,南接严道,是也。”民国志第91页,“相台山即镇西山,天台山之辅也,古名罗绳山。”

    民国志第一卷104至105页,“蒙水,凡自名山来者皆蒙水也,盖邛来大山以西比蒙山。自天台山至夹门镇,成为大河船筏往来从此起止,水面宽二十余丈,《华阳国志》谓之白木江。江北有大堰沟,灌草池坝田亩,又有佛公堰灌郭坝田亩,又西有清泉堰灌任坝田亩。共三堰灌田一千一百余亩……白木江至王店不可作堰,而可筒车灌赵、陈二坝田,约数百余亩。查河流自夹门关至道佐庙王店,在中间本路辖界不越十三四里,有高大筒车数架,又有碾磨油榨六七座,足见水势之雄。”

    民国志第一卷125页,“旧志南路有福田寺,明宏熙开建,正德重修,不知今在何地。”

    民国志第一卷135至137页,“道佐庙则奎阁,禹王宫,文昌宫,川王宫,皆在场市,其附近有大净峰,小净峰,临江寺,高桥寺,云会寺,万福庵,宝瓶寺,皆佛庙也,并皆明时景泰成化天顺万历嘉靖崇祯年间开建培修,有钟栋文字可证。”

    王店南山下有白马太子庙,夷酋太子也,以守土死难,土人立庙祀之祈,祈晴祷雨,灵应如响。夹关之踏水平桥,不知始于何年,新修桥楼长二十三丈,石洞七,高二丈,阔半之,阁道二十三间,成于宣统元年,号万福桥。邛州伍肇龄命名,名山吴之英书碑,綦江县举人邛州训导戴纶哲撰序,其文云:夹门关在邛南八十里,首受蒙水分导之,北流而下,注于文井江前,予忝铎是邦,因杨氏建坊,偶至其地,见两山夹岸,如门中一横一水,旧置石桥二,皆矮小,夏秋溪流暴涨,溺者恒众,于窃相其势,谓绍涟杨生曰:“下许可建一高桥以利往来”。生曰:“此吾生生邦林公志也,行当竭力谋之。”盖乘舆济人,轲非郑相,而河渠成志,固载汉书。似此与立之谈,初非为风水计,嗣子挂冠问籍,被议自讼,而文字之孼,日扰于身,誓为封笔者已屡易寒暑。今春得生来函,谓斯桥告成,岸阔二十二丈,为洞有七,高二丈,宽一丈,上建桥楼二十三间,综费一万余金,其中困难莫可言状。寻蒙崧生伍老夫子题名曰:“有志者事竟成”,杨生之谓也。夫天下无难成之事,第以辛千苦万,而议谤交乘人自不耐耳。苟充是志以干国家,则堂堂中土,究何难震烁寰球,而登三迈五,予亦焉得而记之,为记年记月,自古有徵,是役也,始于前清已酉年秋九月念四日,竣于民国甲寅年春三月二十八日,是为序。此外庆元桥胡述恭有诗,五福桥陶文炳有诗,西乡桥墩有李黄学诗,清江桥缪炳星有序,长生桥长四丈余,宽丈余,上通太和场二十里,三乐桥距夹关五里,通天台凤溪,万寿桥距太和场五里,双合桥距太和场二里,通天台,同功桥太和场西十二里,通芦雅,荆茂桥太和场南一里,通名山,永济桥太和场南二里,通芦、雅,高桥二洞高四丈余,长六丈,通名山,高桥右岸有联生塔七层大约二丈余,高约八丈余。太和场三里有东岳庙,五里有高尚庵在土溪沟,旧志福田庵明庙,亦在此。

    民国志第四卷331页,“夹关场公立高等小学校,清末开办,名两等小学校。民国三年,取销两等名目。新筹款贰百馀千,改办高等。校舍文昌宫建设。常年经费共约五百千。教员三人,高等生一班,初等分甲乙两斑。”

    民国志第四卷334页,“道佐场公立国民学校,清未开办,校舍就大庙内建设。常年经费壹百馀千。教员一人,岁修捌拾千,学生分三斑教授。

    高桥寺公立国民学校,民国初开办,校舍就寺内设立。此校僻处山隅,经费短绌,常年款仅芋麦陆石捌斗,教员一人,岁支修叁拾千。学生合班教授。”

    民国志第四卷335页,“王店场公立国民学校,清末开办,校舍就惜字宫建设,常年经费租谷叁拾贰石,芋麦租壹石陆斗,教员二人,岁修共壹百贰拾千。学生分四班教授。

    夹关公立国民学校,清未开办,校舍就罗奄建设,常年经费租谷拾捌石贰斗,芋麦租叁石七斗。教员一人,岁支七拾千。学生分三班教授。

    夹关杨氏自立国民学校,清未开办,校舍就杨氏宗祠建设。常年经费租谷四拾石。教员一人,岁修壹百千。学生分两班教授。

    高尚奄公立国民学校,民国时成立,校舍就高姓宅内设置,常年学款芋麦租拾石,嗣筹添拾石,共贰拾石。教员二人,岁修甚薄,学生分两班,亦止十余人。”

    民国志第四卷336页,“三义团公立国民学校,民国时开办,校舍设立于榨口庙。常年经费仅困龙寺租谷陆石。教员岁支修叁拾千。学生分两班教授。

    太和场公立国民学校,清末开办,校舍就川王庙建设。常年经费壹百余千,教员二人,岁共支修壹百陆拾千。学生分三斑教授。”

    民国志第四卷369页,“夹门关观音岩,旧名洞上,因明末天台僧御流寇于此,遂称榨口庙,今之鱼龙庵也。此地险要,献贼攻之不破,乃由芦山青草坡入天台山杀僧。”

    民国志第四卷419至420页,“南路五六十里之间,有山石只峙,似钟鼓形,相去四五里,皆在岩下,土人谓之石钟、石鼓。咸丰初年,附近居民辄夜闻炮声,又有谓似鼓乐之音者,连宵达旦,一年有馀。不久,即有蓝逆之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邛州直隶州志中的夹关道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bnk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