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自行车为王的时代里,细心人会发现许多车大梁上或者后架侧,挂着一个大大的帆布包或者褡裢包,包里总是鼓鼓的,那是主人的百宝袋,你永远猜不出里装着什么,装了多少,依我所知,就聊一聊这百宝袋的小故事。
自行车挂包有许多种,有帆布包、普通布包,甚至还有茎茎袋改制的书包,为叙述方便,自行车上的各种布包统称帆布包,这也有帆布包较多、比较讲究的原因。帆布包不起眼,但作用大,仔细观察挂包之人,都是上班的和外出干活的男性,很少见到女同志车上挂着帆布包的。帆布包既是日常所需,也隐藏着一些主人小秘密。
让我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什么物件,当之无愧排名第一的是饭盒,那时干活中午不便回家,带饭是必须的;第二种是工具,尤其是农村干活人,比如泥瓦匠工种,需要把尖抹(抹墙工具)、瓦刀、水平尺、吊锤吊线等带在身边,那可是他们吃饭的家伙;第三种是水杯,一般都是罐头瓶、麦乳精瓶类的水杯,讲究点的用塑料绳编个网套,那也挺时兴的;第四种是工作服。这些都是吃喝穿用心需品,用包整合在一起,携带使用确实方便多了。
若认为帆布包内仅有这些物品,你的脑子就简单化了,这种包的特点就是容量大,不透明,晚上回家时,还真说不定里面能拿出什么东西,吃的用的五花八门,说它是百宝袋真不为过。捡到的铁丝、煤块、砖块都可能是囊中之物,路边的玉米、萝卜、西红柿、茄子会掉入包内,饭盒能从家往外带饭,就能从外面带回吃的,外出回家两面不空,尤其在工厂上班的,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集体的小物件都能实行拿来主义,实现勤“捡”持家。
过去的工厂管理不严,浪费损耗极大,对集体的东西有着不拿白不拿的心态,曾有一位酒厂工人在街上吹牛,说喝酒从不花钱,地窖(就是红芋窖)里的酒全是白来的,每天下班捎两瓶就全有了,带出工厂大门靠的就是车上的帆布包。还有一位朋友讲过一件事,当年酒厂和冷冻厂仅一墙之隔,冷冻厂生产加工兔子,人们想喝酒了,提个兔子去敲墙,很快酒厂内有回应,把兔子扔过去,对面就会从水道眼塞过来两瓶酒,酒厂的想吃肉了,也照此办理,两边配合默契,各取所需,最后损失的是工厂,满足的是个人。鞋厂倒腾鞋,点心厂吃点心,工厂生产什么就弄什么,这些混乱现象肆虐许久,即有管理问题,也是个人私欲严重的表现,不改革怎么能有出路。
灰色说得太多了,我钦佩劳动人民艰苦奋斗本色,想起帆布包,就会忆起那艰苦的年代,如今塑料布变成了白色垃圾,当年的塑料布却片片珍惜,小片的塑料布被剪成碎片,变成玻璃条万花筒的彩色花瓣,过去的生活中几乎没有废品,废物利用达到了极致。自行车上的帆布包象征着勤俭节约的理念,俭以养德,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帆布包已难见到,但纯朴善良的心将永驻胸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