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最盼过年。平时吃不到的,过年统统吃到撑。
过了腊八,家里就开始准备年货了。花生米、红枣、红豆、芝麻,这些容易储存的先买,腊月二十三,开始囤鸡鱼肉。印象中都是二三只活鸡,一二十斤冻带鱼,半扇鲜猪肉。宰鸡杀鱼都是老爸的事儿,妈妈不停的踩缝纫机,为全家每个人做新衣服。
从腊月二十六七,姐姐们开始发面,蒸肉包、豆包、馒头,二十八炸麻叶、麻花,二十九过油锅是老爸的绝活,鸡块、排骨、带鱼、酥肉、扣肉、丸子,各种肉都裹上生粉调料炸熟,再二次加工上笼屉蒸成小酥肉、条子肉、黄焖鸡等,我们还会要求炸点红薯、藕合等等。父母和外婆很宠我们,想吃什么都能做。
儿时没有春晚,年三十全家一起包饺子,放鞭炮,听爸妈外婆讲他们曾经的过年,必须要熬过零点才睡觉,说这是守旧迎新,抢大年初一的第一挂鞭炮。据说谁家放的早,谁家财运先到。
难得一年到头放开吃,我们管不住嘴的时候会积食,打嗝都是臭臭的,外婆说那是“食气”,尤其是吃多了油炸食品,会拉肚子。知道吃多了,很难受,可管不住嘴,还想吃。
大年初一,从没睡过懒觉。天刚亮,就被爸妈叫醒,让穿上新衣服,去邻居家拜年。如果邻居来早了,又说我们太懒。从楼上到楼下,从1门到3门,挨个拜完,兜里装满了糖果,就知道家里的糖果也分完了。多少年都是这样,了解每家状况就跟自己家似的。
从初一到初五,叔伯家,姑舅家,姨妈家,逐一走过。拜年的礼品盒转一大圈,或许正月十五那天,自己买的礼品又转回来了。
过年期间,盼着舅家早早的送来灯笼,就可以满院子的显摆。到了十五那天,看罢俱乐部的猜谜语,就追着小伙伴撞灯笼。口里喊着“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那时的灯笼,都点的蜡烛,是我们春节期间最喜欢的玩具。在十五的这天都不吝啬希望灯笼在撞击中化作一团火焰,期待来年红红火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