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天气晴朗,是个出游的好日子。
昨天晚上,张就预约了通天岩景区的入园码。作为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已经荣升为国家4A级风景区,也算是赣州的一个名片之一。
通天岩位于赣江西岸,跟我老家储潭仅一江之隔。初一的时候,老师组织同学去秋游,我有幸来过一次。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校车,大家都穷,也没钱像现在的学生一样,凑钱租车出游。我们的秋游,都是同学们自己骑自行车去的。
记得那一次,每个同学凑了十块钱,作为坐船、买门票和拍照等费用。我们学校离通天岩其实不远,直线距离不到六公里,骑车也就半个多小时。但是,要坐船过江后,带着自行车乘船要算两个人的船票钱。
所以,我们虽然离得不远,但因为以前交通不便,我们老家的人都很少去通天岩玩。
现在,公交车从赣州南门口直达通天岩,几分钟一趟,非常方便。
通天岩现在都门票已经涨到50元一张了,我是去过一次的,对于这个价钱并不乐于掏钱,况且网上也对这个价钱风评并不好。所以,尽管老公和两个丫头一直嚷嚷着要去看看,却一直没有让他们成行。
今年,国家鼓励原地过年,赣州的公交车免费,风景区也免费开放。作为凡人的我,冲着这个免费,倒是也乐于再来次故地重游。
从赣州的南门口到通天岩,原来是只有一条18路公交车,后来又添了一条109路车,都可以去到通天岩风景区。
18路是最方便的,平时可以直接坐车到风景区里面的入口,下车就可以买票进景区游玩了。
今天,可能因为园区免费,大家都是俗人,来游玩的人太多,景区路口都被车和人堵得水泄不通了。18路公交车也不进风景区了,直接在通天岩路口就放大家下车了。
下车后,我们还要在景区门口排队,一个一个凭预约码入园。预约码是分时段的,我们预约的是12点到14点时段入园,我们12点半到达那里的时候,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
正午的太阳,挂在头顶直直晒,虽然现在还是冬天,却也晒得人有些烦躁。队伍越来越长,后面还不停的有人在加入,前面却一直没有放行的迹象。
据说,因为来蹭游的人实在太多了,景区限流,必须里面的人出来一些了,外面才能放一些人进去。大家倒也理解,都安静的站好,排队等候。
一个小时过去了。长久的静止不动,已经让靠在母亲怀里的孩子,渐渐失去了等待的耐性,开始焦躁不安的扭来扭去,欲要催母亲脱离这无聊的有点沉闷的长队。
孩子的躁动,似乎也提醒了大家,虽然赣州很安全,但非常时期的人群聚集还是有些危险的。人群也开始有些躁动,大人也开始不耐烦了,纷纷小声嘀咕自己的疑惑及不满。队伍中有个年纪有些大,看上去有点官方的人出声询问管理方,要求给大家个解释。
也许是出于安全考虑,也或是别的原因,那人提出要解释后,管理方马上就打开门口的栏杆,让大家陆续出示入园码和健康码后,就放行了。
记忆中,我们骑车到了一个山脚下,才看见通天岩大门,一进门就开始爬山。
今天我们一排队的地方,很大的有点复古的类似牌坊的门上,写的是“通天岩风景区”几个大字。可一进门,却是很大一片开阔的平地,地面还是黄土,上面用白灰划了些类似停车位一样的框框。
十几年过去了,难道是我记忆出错了?
正在疑惑中,却看见沿着大门的一条柏油马路上,迎面开过来一辆景区观光车,上面写着:“直达通天岩入口,每人3元一次。”
敢情刚才我们进来的大门还不是通天岩门口?
我们本着出来玩就是锻炼的信念,没有坐观光车,跟随三五成群的游客,一起沿着柏油马路往前走。
马路两边,时不时的出现一两座房子,有新式的三层小楼,也有老式的赣南土坯瓦房,但都一律刷成了白墙,使它们看起来都很新的样子。大概十几分钟,看到马路边有块公交站牌子,写着“老虎岩”。
再抬眼望去,原本弯弯曲曲的马路也终于可以望到头了,它的尽头是座样子有些陡峭奇异的岩石山,山下一座远远看着就已经很雄伟了的大门,正好給马路结了个尾。
这跟记忆中的通天岩门口,开始有了些重合的影子,我知道那座大门上,一定写着“通天岩”三个大字。
看来,通天岩没有变,只是通天岩景区的大门往前挪了几公里。这一挪,倒是把通天岩风景区的面积扩大了不少,也融了不少村庄民房进去。
我记得以前通天岩大门后面,可是除了岩洞就是岩山,那时候可没有人愿意住到陡峭的岩山群里去。
这些年,经常听人说:“我家就住在通天岩风景区里面啊。”我还以为现在的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小资化,已经开始崇尚隐居生活了呢。
进了通天岩大门,沿着临水正路走十几米左右,迎面是一座很陡峭的岩山。抬头看去,半山腰似乎还有个天然岩洞,上面有不少人正在参观。
本想沿着旁边的阶梯,去上面的岩洞看看。走了几级,发现阶梯上都人群,都是自上而下的,我们却在逆行。料想我们大概是走反了方向,虽然在景区内可自由参观,但总逆着人群走,也影响兴致,倒不如也顺大流,随着大家顺势而为。
于是,我们又退了下来,跟随人群从右边的路拾阶而上了。
阶梯入口,竖立着一座几米高的王阳明石像,旁边是他的简介,以及王阳明先生与通天岩的渊源。
沿着阶梯往上走,路越来越陡峭,即使是走在人为修建好了的石梯路上,也不免气喘吁吁。
回头往下望,来时的路上那曲折的阶梯在茂密的树丛中若隐若现。旁边几颗树上的叶子稀稀拉拉的,树干光滑笔直的直插入谷底,再往下是黑乎乎的山谷,看不到树的根部生长在什么地方。
我们又爬了一段阶梯,转个弯,到了一块大岩石下面。路边竖着的牌子上写着:观心岩。
据说,这是王阳明先生在通天岩的静心修行讲学之地。岩石下面有个山洞,下雨的话,这里容纳八、九个人躲雨是没什么问题的。
山洞看着像是天然形成的,两边的洞壁上,还各凿有一个能容一人坐下的小洞。有几处岩壁上还刻有字,据说这些就是王阳明先生题的心学。只是年代久远,已经风化的难以辨认了。
虽不知道山洞是否真是王阳明曾经的修行讲学之处,但凭着岩壁上题字的书法水平,也是处非常值得好好保护的文物。
通天岩管理方却没有好好珍惜,不仅没有针对刻字因风化而可能消失的应对措施,也没有对游客参观岩洞进行适当的距离引导和安全保护,可见风景区的管理水平堪忧。
过了观心岩,继续沿着路往前走,就到了一处有两个贯穿的山洞的地方。相传,有位大仙为了把赣州的风水保住,从蓬莱仙境选了两座漂亮的山,叫礼佛岩和忘归岩,欲挑去储潭西岸跟东岸的储山一起堵住赣州的风水口,结果被通天岩的土地公公设计拦下了。这两个贯穿的洞,就是神仙挑礼佛岩和忘归岩时用扁担穿过山体留下的。
忘归岩也叫太和山和狮岩,据说在此岩洞前后的峭壁上,镌刻有摩崖龛象七躯,摩崖题刻50品。龛象雕刻手法精练,不仅面目入神,而且身躯、手足比例相称,丰者肌肉停匀,清瘦者脉络在手、筋骨见胸。表情无常,或慈祥含笑,或舒眉展目,或瞑目沉思,无不栩栩如生。
不过,我们去的时候,却没看到很多摩崖题刻,仅有的一些也已经风化的不完整了,摩崖龛像也只看到两处,而且也已经受损严重。这些文物都是裸着的,没看到被采取了什么保护措施,真不知道再过十几年,还能不能看到它们了。
景区没有在文物保护上费什么神,倒是花了不少心思去打造王阳明文化,很多地方都竖着牌子宣扬王阳明与通天岩之间的故事。
通过讲故事,来加深景区在游客心中的印象,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宣传手段。不过,通天岩的管理方却并不是个讲故事的高手。
王阳明先生是中国的思想大家,他的心学也的确是近年来的大热,但景区以他在通天岩“到此一游”似的短暂故事,作为景区的最大卖点,却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通天岩的灵魂,是它的丹霞自然景观,以及各种传说与古迹,这些才是“通天岩”这个名字叫得响的担当。管理方不去保护好它们,等它们以后消失了,通天岩跟别的人造景点还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竞争力?
现在景区不去保护通天岩的自然岩洞石刻和古迹,却不停的造景。在山顶上放几处生肖雕像,就叫“十二生肖园”,在山谷围起湖,建几座漂亮的桥,再往湖里放几条划艇,现在还在建玻璃桥……
造的这些景,跟其他景区的大同小异,只不过地点不同名字不同而已。有钱有精力造这些景,还不如多花点心思保护好通天岩原有的石窟古迹,这些才是通天岩与众不同的地方,是通天岩的标志,也是它的核心竞争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