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绪性疲劳与失眠
疲劳分三种:肌肉性疲劳、神经性疲劳和情绪性疲劳。其中【现代生活中重要的疲劳总是那类情绪性疲劳】,情绪性疲劳包括【忧虑】、【恐惧】,情绪性疲劳的一个特点是休闲时越不想去考虑这些烦恼的问题,越不停的去重复去反复思考,导致休息时也很累,这种累是精神上的累,也就是一种内耗。情绪性疲劳也会导致一种常见的问题:失眠,我想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失眠,失眠时最典型的表现是什么?不是在思考困扰着你的问题,而是以问题为媒介的一种胡思乱想,对于解决问题拿不出什么有建设的作用,反而是加深了焦虑和紧张的情绪。越烦躁越想的多,越想的多越失眠。所以,失眠其实是个情绪性障碍,而不是功能性障碍。
二、情绪性疲劳的原因
情绪性疲劳在现在的社会对于人们来说比肌肉性疲劳和精神性疲劳出现频率更高,这也有社会因素,像以前农耕时代,每个人每天都累的不行,没时间考虑那么多,反而不会有什么情绪性疲劳。跟自然也有关系,现代大都市人们远离了自然,受不到自然的滋润和馈赠,便会衍生很多情绪性问题。大自然是最佳的疗愈场所,可惜现在亲近自然的人比以前少得多。还有现在社会压力大,而发泄情绪的机会少,导致大家平时都把情绪压抑在心里,得不到释放的情绪积少成多就产生了情绪性疲劳。
三、无意识与有意识(有意识转化为无意识的条件是当时的情绪体验比较高)
作者认为【一种有意识的思想是可能在无意识中生根的,只要这思想足够强烈和有力】、【大部分无意识都是由曾经高度情绪化的有意识的想法构成的,而这些有意识的想法现在被掩藏了起来】。这听起来似乎有点玄乎,有点唯心论,我想这是一种脑科学的领域知识。其实我不是很能理解这几句话,如果非要我牵强附会的说一下的话,我认为这是在告诉我们无意识并不是完全无迹可循的,它有一部分是由掩藏起来的有意识的想法构成的,而这部分有意识的想法因为当时的情绪体验比较高(可能是痛苦的情绪体验,人们总是对痛苦的记忆比较深刻,情绪比较激动)而被身体记忆了下来,转化为无意识。
四、避免恐惧的两种办法(恐惧也是种情绪)
一种常规办法:【当遇到厄运威胁时,不妨认真、周密地想想,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然后试着想象去面对它,当你觉得你已经能面对最坏的情况了,那还有什么可焦虑的呢?第二种方法:【应对各种恐惧的正确方式是全神贯注,理性、镇静地思考它,直到你彻底了解它】。人们对于未知往往是最恐惧的,因为未知代表着危险性是无法评估的,只能时刻保持着精神紧绷,担惊受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