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个流动,缺陷是美丽的。
成为全然,而永远不要追求完美。
有什么差别?
当我说『成为全然』,我的意思是无论你做什么,全然地而不是完美地做它——这是两个不同的维度,你已经被教导要做到完美。
例如,如果你愤怒,完美主义者会说﹕"这是不对的,丢掉愤怒!"
愤怒不可能被完美的人允许;一个完美的人不能生气。
那就是为什么在印度,所谓的宗教人士不可能非常敬重耶稣,因为有时候,他会生气。
在教堂里,他生气了,他独自一人翻了货币兑换商人的桌子,他把他们都赶出教堂,他是真的生气了。
现在,印度教徒会说﹕"这不是完美的,耶稣生气了?
这只是意味着他是个不完美的人。"

完美主义会说﹕"不要生气。"
事实上,完美主义者的想法也是不要爱——因为如果你爱,那也显示某些需要。所以耆那教徒不说玛哈维拉是爱,他们只说他是非暴力的。
现在这是一个非常丑陋的方式来描述这么有爱的人——透过负面来描述他,只说他是非暴力的,因此他不会伤害任何人。
就是这样,但是他不会爱,他怎么能爱?
他是完美的,他不需要任何人类的关系,他的所有需要都消失了。
爱是一种需要。
你想爱,你就想被爱,这就是不完美的情况。
玛哈维拉是完美的,他不能爱,因此耆那教徒描述他的为人几乎是冷漠的,那个冷漠就是僵死的冰漠。
完美主义持续否认所有的人性,完美主义是一种不人道的理想。
传统的佛教不会接受成道的人可能哭泣这一点。
这些都是完美主义者的理想。
你必须拿走所有的人性——然后留下来的,只是一个大理石雕像。
我教导的是全然。
如果你哭泣着,那么就全然在它里面,那么就让你的整个心哭泣。
那时不要马马虎虎,不要不冷不热,就是要进入它。
在那片刻,让哭泣成为你的全然存在,让眼泪从你存在的每一个毛细孔出来。
如果你生气,那么就全然地生气——就像耶稣在神殿里生气。
不管发生什么,全然在它里面!
Devaekin:15910971098(个人微信)

拓展、延伸的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