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个学生要想真正实现自我的长远发展,那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就是该生的必由之路。在这条道路(看似两种学习方式,实则殊途同归,内涵是一致的)的指导实践过程中,笔者探索出了一种“四遍做题法”,在此与诸君分享。
内涵
“四遍做题法”指的是孩子在做配套练习时做四遍,每一遍各有侧重。
第一遍,学生依据头脑里掌握到的知识完全自己做,不会的空下来,以此分辨、确定哪些是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
第二遍,针对第一遍做留下的空题,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查阅课本、字典、辅导书,用不同颜色的笔填充完善,以此来确定哪些是未掌握但是可以自行掌握的知识。
第三遍为小组讨论阶段,即每个小组协同讨论解决比较集中的难题,这一遍就走向了深度学习。只要组员真实扎实的完成了前两遍的做题,那么这一遍的交流碰撞往往就会闪耀智慧的光芒,学生们将会在对同伴的学习中开阔思路、将极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协作能力。
第四遍是教师在调查第三遍的基础上进行的难题讲解,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引领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本源漫溯。这很好理解,不再赘述。
这里再补充一点,即四遍做题法可以每一遍做题固定用一种颜色的笔,这样在复习时就省时省心省力了(如果觉得颜色太多,那么可以减少使用,用两种,第一遍为一种,二三四遍一种,这样也可以粗略区分为“已经学会的”和“尚需巩固的”,复习时能有所侧重)。
实操
以一张典型配套练习题(包含字、词、句、章)为例,依据笔者亲自实践经验,四遍做题法的时间分配建议为15——5——5——5,这样的时间分配照顾了学生的认知实际,保障每个阶段的真实发生、适合在自习课/作业课进行集中实施。学生可以由高度的紧张感带来深度聚焦的专注度,由实际的目标导向带来效率的极大提升,长期实施,学生会有时间流逝的充实感,自我效能感亦会大大提升。
意义
四遍做题法有诸多好处。
第一遍侧重于知识检验,实施过程中不允许讨论,非常有利于效率的提升。它的高效落实可以杜绝一些习惯不好的学生在自习课/作业课上的“老师一让做题,他就问别人个不停”的现象,既可以防止后进生钻空子,又可以免除学优生被不停打扰。最重要的是可以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真正个性化的找到自己学习的漏洞所在,当然,还可以检验自己的基础到底如何。
第二遍侧重于知识检索,实施过程中亦不允许讨论,锻炼的是学生借助有效资源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听讲,事实上,教师的集中授课(这里专指新课讲授)受多重因素影响,效果在不同学生身上,差异是比较大的。唯有课后学生借助习题进行反刍,他才能真正明白课文的真正的重难点是什么。当然,这一遍的实施也极有利于效率的提升,也会为第三遍的协同做题时的讨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遍侧重于交流碰撞,非常有利于学生协同能力的提升,是学生同伴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发挥场域的运用,由学生去影响学生。事实上,学生间思维方式想似,更容易为学生接受、掌握,此法事半功倍。当然进行这一逼的时候要有高度的组织,否则学生会变成乌合之众,假装进行小组讨论,进行无意义的闲聊,这就很考研教师组织学生的能力。建议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走进小组,去真正了解小组学习是否真正发生,并进行适时指导、表扬,长此以往,学生既有敬畏也会更有方向,这一遍的讨论意义就更大了。
第四遍侧重于听课训练,非常有利于学生听课能力的锤炼。这一遍又回归了传统的“师教生学”,经过了前三遍的学习,这一遍的学习将更为有深度,师生的目标性都很强。它的特点是内容聚焦、量少而优。因为都是一些共性的问题,学生不能解决,所以听课的专注度会更高,效率也会更高、效果也会更好。
总结
《学习的本质》有这样的一段描述:学习的发展来自个人所处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环境在学习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其实我们的“四遍做题法”本质上也是在创造一种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习者是自主的、同窗是互助的、教师是高效指导的,这些理念将帮助教学安定有序,学习扎实高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