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日晚,柳林县作家协会清河夜谈2017年第20期(总第67期)在县城文化大楼10层如期进行。
当晚夜谈继续分享了石映照《读小说、写小说》的叙事部分,该部分强调了小说创作中描写功能与叙述功能的不同及重要程度,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石映照有关小说是作家创作的“幻觉状态”及叙事技巧部分还是吸引了在座的所有人员倾听,并引发了大家对于小说创作中叙事方法的讨论。

接着,白占全老师和刘香芝老师分别就王永锋创作的扶贫短篇小说《开工》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开工》是王永锋创作的众多小说中首先公之于众的一篇,其结构完整,语言紧接地气,节奏把握得当,特别是在许多对话中引用的方言能较好地折射当地风土人情和人物性格特点,读来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祝愿永锋的小说创作丰收。

端午节刚过,刘香芝老师现场分享了他与弟弟刘兴亮分别创作的同题散文《回不去的儿时端午》。两篇散文由于创作者的性别不同,关注点不同,文章的整体风格也完全不同,虽然都在回忆儿时的端午节和节日带给自己的感觉,但一个偏重风俗带来的喜感、美感和幸福感,文笔优美,能把读者带入到一个唯美的精神世界;另一个偏重于节日背后的思考及带给自己的成长,容易引发读者对于节日的参与方式和相关文化的思考,有一定的思想高度与深度。可谓两篇散文两道菜,风味不同,读来收获不同。
当晚参加夜谈人员:白占全、弓福安、卫彦平、张成杰、赵月琴、陈黎云、王永锋、陈荣、刘香芝、任建飞、高彪彪、杨明珠等。文人乐事,谈余记之。
赵月琴2017.6.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