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小安/文
大学过去两年,现在正值大三,在两年的奖学金评比中,我拿了两次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每次都跟一等奖学金无缘。除了一等奖学金拿起来的困难程度比较大,周围又有很多优秀的人之外,我觉得,这跟我自身的学习力提升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奖学金评比的标准——综合测评分:分为绩点(占70%)和其他方面(30%),太细的我不说,就说说绩点和创新实践分两个方面。
- 绩点
绩点就是平时的考试成绩,我三年下来的平均绩点3.8(也就是平均分每科88分),不高不低,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只凭这种绩点是无法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如果只看绩点,应该至少要4.3以上(每科平均分93分)。不过,关于考试成绩,我只会花课堂上的时间和考试前一周去复习,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啃课本的知识,这一部分与我的性格有关,另一部分我也觉得没有必要为了拿奖学金而埋头在书本里,因为不管任何专业,实践环节都很重要。所以这样的绩点对我来说还算可以了。不过这也体现出我在学习上在哪方面具有优势:在有老师教授和有系统知识的课本的情况下。我的性格是比较活跃的,在课堂上,我比较能get到老师想说的点,而另一方面,有系统知识的课本,复习起来胸有成竹。
所以其实今天我主要想谈谈“自学”的问题,这就牵扯到下一个方面的内容:创新实践分。
- 创新实践分
我大二跟了老师进了工作室,主要学习的是 java 后台,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学习弱势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寻找某方面的学习资料和无法在实践中学习系统知识。
-- 寻找学习资料方面
以前的我总是比较懒得在战略上勤奋,总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比如想学习 java,就随便到图书馆找到一本书就开学,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因为这样本来可以的事半功倍变成了事倍功半,少了 3 倍的效果。我现在想了一个解决办法:比如我想学习 java,去知乎搜索“如何学习 java”,在出来的结果列表里选十个帖子,然后分别打开选择前十个回答,做个汇总,然后一步步筛选出大家都推荐的比较好的(怎么突然想到了协同过滤)。
-- 无法在实践中学习系统的知识
我想重点说说这个方面!
我想重点说说这个方面!
我想重点说说这个方面!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传统以来,我受到的教育就是课本在那里,学就对了,也就是想掌握一门知识,一定要一开始就从系统地学习知识才能好好掌握,如果切断了这个系统学习的途径,就意味着我无法掌握这门知识。虽然感觉这个道理好像乍一听是对的,但实践证明这个是错的,而且错的离谱。虽然系统的学习也很重要,但是零散的学习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重要性似乎超过了系统的学习。
而让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契机,来源于我的某一次赶报告,冯总(我们班长)坐在旁边的轻吐槽。
(每小节的题目)“这个要手打的?不使用创建编号列表的嘛?”
(从 eclipse 复制粘贴代码到 word 时,格式也跟着来了,再手动调整)“粘贴时不要用 Ctrl + V,试试 Ctrl + Alt + V”
然后我感叹了句,冯总你 word 掌握得这么六,是以前有学吧。
他说,没有啊,大学学的,用到的时候觉得麻烦百度后学的。
当时没啥感觉,不过后来我回想了这段对话,突然发现我的思维就是必须先系统地学才会掌握得这么六,而冯总是边实践边学就掌握得这么六了。而且我就算这个时候有去百度一下,知道粘贴无格式文本的快捷键是 Ctrl + Alt + V,以我对零散知识不太重视的做法来说,这次用完了,下次就忘记了。
其实我仔细想了想,之前大大(我们副班)也跟我说过,关于 Linux 的指令如何学习才能掌握得比较熟练,当时大大也跟我说要用到的时候去百度就可以了,不难。然而我每次都是当做耳边风听听就过了。
然后我再想了想,我们工作室的老师好像也跟我这么说过,而固执的我还是一直没有 take it,现在掌握应该还不算晚吧。
说回“创新实践分”,我加入我们老师的工作室后,学习进度缓慢,做出来的东西渣渣的,所以这一块的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等发明专利申请下来,应该就能高一些了吧哈哈哈。
我觉得,大学真是个神奇的地方,上了大学的我,学习了很多,改变了很多。
不管曾经的自己如何如何,我觉得只要现在的自己比曾经的自己好,哪怕只是好那么一点点,都是最棒的。
此文献给大家,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