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加餐】巴菲特丨投资的又一秘诀——铁腕经营

加餐】巴菲特丨投资的又一秘诀——铁腕经营

作者: 北京思无邪 | 来源:发表于2018-05-10 08:41 被阅读0次

【加餐】巴菲特丨投资的又一秘诀——铁腕经营

张潇雨

昨天

【加餐】巴菲特丨投资的又一秘诀——铁腕经营

10:38 4.98MB

丨音频转述师:徐惟杰丨

我们继续来聊巴菲特的投资秘诀。

之前我们已经花了很多篇幅把浮存金带来的各种效应说得比较清楚了。不过股神之所以是股神,可不是一点浮存金和杠杆的雕虫小技就能实现的。

实际上,巴菲特还有一些经典的投资案例并不那么为人熟知。今天我们就来看两个很有意思的公司,一个叫桑伯恩地图,一个叫《布法罗晚报》。

从这两个案例里,你可以再次窥见巴菲特的投资风格,而且是我们并不熟悉的巴菲特的另一面。

丨重整桑伯恩地图

巴菲特投资这家地图公司的时候是1959年,也就是他刚刚29岁的时候。这笔交易可以说是青年巴菲特的代表作了。

桑伯恩地图的业务现在听起来可能很古老。它做的就是地图生意,虽然不是电子地图,但是和现在的谷歌地图或者高德地图很类似。不过不同的是,桑伯恩地图的信息记录非常详细,比如一个城市的街道下面水管的直径,消防栓所在位置,屋顶的结构构成等等。所以光是奥马哈这么一个小城市,桑伯恩出的地图册可能就有四、五十斤重。

那这么详细的地图到底谁用呢?其实它最大的客户就是各个保险公司,尤其是火灾保险公司,它们非常需要这种详细的地图对各个城市不同地区的投保进行评估,另外包括一些公共事业公司、抵押公司和税务部门,也需要这种详尽的地图。

那个时候还没有互联网,所以桑伯恩的服务还挺受欢迎,主要客户是30家保险公司。另外,由于地图总需要更新——比如哪儿盖了新建筑物了,业主变换了,新的消防设施增加了,建筑材料更新了等等,桑伯恩还可以收取持续的更新费用。

早期桑伯恩基本把这个业务垄断了,而且可想而知,这个业务基本不受什么经济周期的影响,也不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正是巴菲特喜欢的那种挣了钱全部都能剩下的喜诗糖果型的公司。

所以这家公司从三十年代开始,由于钱多到没地方花,于是自然地就开始把闲置资金用来投资,债券股票各买了一堆,二、三十年过去也积累了一些投资组合。

不过后来由于保险业整个政策大改革,导致桑伯恩公司的主业衰败。从三十年代到1958年,公司的利润从50多万美元跌到了不足10万美元,股票从110美元跌到了45美元,而同期道琼斯指数翻了5倍。不过与此同时,桑伯恩公司投资组合的股价已经从每股20美元涨到了65美元。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公司旗下投资的东西已经值65美元了,但是公司自己的股价才45美元——或者你也可以说,大家觉得公司的主营业务值-20美元。

当然这种错位主要源于市场对管理层的不信任。由于投资收益很大,当时管理层已经没心思搞实业了;另外董事会更是乱糟糟——14个董事里有9个来自保险行业,也就是桑伯恩的客户,他们肯定不愿意桑伯恩把价格提高,利益冲突明显。更关键的是九个董事的总持股是——46股,而当时公司总股本是105000。

总之,公司没有任何人有动力把业务弄好,把旗下投资组合的价值释放出来。

这个时候巴菲特就登场了。

年轻的巴菲特掐指一算,45块钱能买65块钱的东西,还附赠一个虽然下滑但仍然在盈利的业务,这简直是格雷厄姆式价值投资的完美标的啊。于是他开始持续地增加持股,从二级市场和私下都各种买入,最后持仓到了公司总股本的44%,而这笔钱在巴菲特自己那里的仓位占比是35%,可以说是重仓押注了。

而买完成为大股东以后的巴菲特干了什么呢?首先,他当然进了董事会,然后就开始拿公司管理层开刀了。

掌握控制权之后,巴菲特要求把公司的投资组合分给股东们,遭到拒绝。结果巴菲特威胁要求召开特别会议,要是不同意就全盘控制公司,把董事和管理层都赶出去,于是董事会只好同意。

到了1960年初,双方协商了一个策略,就是想撤出的股东,可以按市场价把桑伯恩的股票兑换成投资组合的股票,也就是相当于桑伯恩公司把自己的股票回购了,只是用的不是现金,而是自己投资的别的股票。结果经过这个操作,公司70%的股票都被回购了,剩下的股票价值大幅提升。

巴菲特一年的获利就是50%,而且还是在35%这种重仓之下。

丨收购《布法罗晚报》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案例,然后你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这个案例就是《布法罗晚报》。

布法罗又称水牛城,是美国纽约州的一个港口城市,也是纽约州仅次于纽约的第二大城市。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一直有报纸情结,小时候做报童,长大了开始买报纸公司,最有代表性的投资案例就是《布法罗晚报》和现在已经是贝佐斯个人资产的《华盛顿邮报》。

1977年巴菲特以3250万美元买下了《布法罗晚报》,这是一笔全资收购。这也是巴菲特自己开投资公司之后最大的的一笔投资。

当时《布法罗晚报》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叫《布法罗信使快报》。不过当时《晚报》还是比较占优势的,当时他们每天的发行量是27万,《信使快报》是12万。广告收入上,《晚报》也是《信使快报》的三、四倍。

不过当时《信使快报》有个杀手锏,就是它有周日版,但是《晚报》是没有的。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信使快报》当时光周日版就能卖27万份,而且很多广告商看好周日版。巴菲特当时觉得,如果没有周日版的话,《晚报》最终可能会失去现在的优势,甚至业务都可能会出问题。

于是很快,巴菲特就让该报的执行主编着手筹备周日版,还专门组织了一个攻坚小组,自己每月亲自检查筹备进展,甚至帮助一起设计报纸版面,考虑广告报价,制定推销方案和定价等等。

由于布法罗当地萧条的经济状况,很难养活两家报纸,所以两家报纸必有一战。

《信使快报》心里也非常清楚,于是它在《晚报》出版周日版的半个月前突施冷箭,去法院控告了《晚报》违反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也就是反垄断法。它指责《晚报》想要用周一到周五赚钱的报纸为周日版提供补贴,从而用自己的垄断力量来挤垮《信使快报》。比如《晚报》计划在5周的推销期内,7份报纸只卖6份的钱,以及每份周日版仅售30美分。而《信使快报》周日版每份卖50美分。

1977年11月4日和9日,巴菲特两次亲自出庭,为《晚报》周日版进行辩护。最终法院判决《晚报》周日版可以发行,但是严格限制了它的促销、营销和针对读者及广告商的营业能力。1977年12月18日,当《晚报》发行第5期周日版时,他们只有147英寸的广告版面,而《信使快报》有579英寸。这大大限制了《布法罗晚报》的盈利能力。

《信使快报》利用法院判决产生的短暂优势,加快了自己的现代化步伐,他们改进了设备,还扩招了25%的员工,在全城搜罗新闻。而《晚报》面对竞争也毫不松懈,拼命扩充版面。但无论如何,《信使快报》的周日版总是比《晚报》多卖出10万份。

如今我们已经很熟悉这种两强争霸的格局了,而两强争霸带来的一定是双方的亏损。1978年,《晚报》亏损290万美元——上一年它还是盈利的。1979年,两边继续边竞争边打官司,最终《布法罗晚报》全年亏损460万美元。

等到了1982年初,《布法罗晚报》已经累积亏损了1200万美元。而当时巴菲特尚在襁褓中的投资帝国总资产也不过7000万美元,年利润1000万美元。可以说这5年来《布法罗晚报》已经成了一个无底洞,淡定如芒格都有点心慌,然而巴菲特还是很有信心,全力以赴。

等到了1982年9月,双方长达五年的价格战和各种法庭战终于结束了。因为《信使快报》率先坚持不下去,倒闭了。

结果《信使快报》关门的那天,《布法罗晚报》马上更名为《布法罗新闻报》,并在晚报之外开始发行早报。结果不到半年,发行量就上升到36万份。在没有竞争对手的第一年里,《布法罗新闻报》的税前利润高达1900万美元。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年均盈利在4000万美元左右。

巴菲特这笔重仓投资虽然历程艰辛,但再次获得了非常可观的回报。

不知道在这两个案例里,你有没有看出一些巴菲特投资秘诀的真正端倪。在我看来,这两个案例之后代表的东西,以及之前我们讲到的浮存金模式,完整拼出了巴菲特异于常人的投资模式和投资理念。在下一期专栏里,我就来给大家做一个完整的总结。

版权归得到App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专案组

40281成员 88人今日打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加餐】巴菲特丨投资的又一秘诀——铁腕经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na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