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需要房子,束缚我的生活,有爱的地方,都是我的家;幸福的道路没有捷径可走,我要用双脚,一步一步的走完全程;我的人生,不能交易,所以不需要货币。
以上是周末在电视中无意中看到的一句话。
既然说到了人生不能交易,不需要货币,我就在思考,那么人还努力赚钱为了什么?
还记得前两个月的时候看《圆桌派》,里面谈到对金钱的看法。
嘉宾丁学良举例说有一次香港的媒体采访一位在学校里参加了考试拿到了好成绩的一位香港本土的中学生,问她有什么梦想吗,小孩子答很希望有一天可以去麦当劳吃饭。
离开节目组的视角,回到北上广深,很多人过得生活可以用“朱门酒肉臭”来形容,可是这些人依旧会觉得自己需要钱。即便他们出入有豪车,就餐有米其林餐厅,晚上休息的地方也是SPG.JW.CONRAD.W HOTEL等等高档场所。
几年前,台湾有个综艺节目讨论大陆人穷,连茶叶蛋都吃不起,厕所都是露天的,惹得大陆网友群起而攻之,恨不得一人一口唾沫淹了台湾而后快。
近年来,随着中国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人越来越多的走出去,有的去旅游,有的去留学,当然老外也走了进来,有的来旅游,有的来淘金,淘金的有北上广深CBD的高级管理层,也有三元里的非洲生意人。
在国人越来越多的看了国外的市政市容建筑后,回到国内对比了中国的拔地而起的一座座大厦,自豪感油然而生,并屡屡认为国外已经不行了,衰落了,美国经济也不景气,世界还要看中国的。
按照国务院公布的数据,参照年收入2300元的扶贫标准,中国尚有8249万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世界银行每天1.25美元的生活费标准,中国还有2亿贫困人口。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另一部分人,现在看来,近40年了,这条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香港是世界收入比较高的地域,但是不影响它的贫富差距很大,所以香港的富人多,穷人也多,住笼屋也是世界其他地方绝无仅有的存在,虽然让人寒心,却也是客观存在。
那个女中学生,在经济学上我们称之为贫困人口,英文为needs,意思是她生活上的基本需求无法满足,所以称之为贫困人口。
那些北上广深的权贵,可以一掷千金,但是依旧对金钱趋之若鹜,因为他们有内心里的欲望需要支配更多的金钱,经济学上叫做缺钱,是wants。
贫困会麻木一个人的内心,让人没有选择,正所谓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很多穷人疲于奔波生计,没有办法去思考其他,没有别的选择,一边是饿死,一边是饥寒交迫,而饥寒交迫已经是他们努力后的结果了,所以在收获上来说,已经是最好的安排了。
缺钱不一样,举例来讲,刚毕业的大学生多数没法没法买房,从需求上来讲,他是缺钱的。可是,这个是暂时的,是可解的,大多数人的选择是晚买一些时间,攒够了再买,或者有的人选择问家里要钱。
你的欲望比你的收入多了一块,你就是缺钱的。
贫穷会压迫个人的意志,剥削一个人的交际,让个人变得萎缩,自卑,阴暗,隔离。有人说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在大学里都没有资格对别人说一句“我爱你”,你买不起鲜花,你吃不起餐厅,你唱不起K,你消费不起爱情。
今天在我们的社会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当下需要用钱解决的问题比以前更多了,所以大家多用物质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甚至连交朋友,慢慢的也和钱扯上了关系,混的不好的才会和混的不好的人玩到一起,同样,成功人士的朋友也仅有成功人士,你落魄了,你就该离开这个圈子了。
反过来说,金钱会张扬人的个性,解放人的思想,但是也会让个人飘飘然昏昏然不知所以然,让人不知自己在哪,社会在哪,精神在哪。更让人有一种我有了钱了,比别人拥有的多,而钱可以买到一切,所以我拥有的都比别人多,我高别人一头。
每次听了出国旅游的人回来后和我聊起国外:巴黎好破,伦敦好破,纽约也好破。我总觉得这些人过于肤浅和自大,就像一个小时候发育不怎么好的女生,在小的时候对另外一个胸大屁股翘的女人很是羡慕和嫉妒;十年后,小女生长大了,变得愈发丰满,而另一个女人却随着时间的流转,胸也下垂了,屁股也塌了。再次相逢,曾经的小女生洋洋得意,对女人的身材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回到家里逢人就讲对方怎么不堪。却不知女人已经从关注外貌,成长到一个有内涵有底蕴的深度女人。
借用旅居新加坡的学者董玉振评论曾荫权入狱事件大陆网友的反应,中国大陆民众,当您走出国门,看到那些不如大陆城市更富丽堂皇的城市时,往往有“不过如此”的心态,但笔者提醒:不要骄傲的太早,切记那高楼大厦里的人心和公共意识才是一座城市里最难以建立起来的精神内核,也是大陆民众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