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师孔子说言行不一、不仁,大骂朽木不可雕的宰予做了什么?
宰予
宰予,春秋末年鲁国人,字子我,也可以叫称“宰我”(太有个性的名字)。
宰我能言善辩,是孔子弟子,位列“孔门十哲”“言语”科之首,排名在子贡前面。
孔门十哲(部分)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又有突出者十人号称孔门四科“十哲”——这么看来,宰予应该是孔子弟子里很优秀突出的人物了,怎么也算个核心弟子了,应该受到喜爱才是。
但是,重视仁义道德的孔子却这样评价宰予——言行不一致:“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孔子家语.五帝德》);“予之不仁也!”(《论语·阳货》);讲究“克己复礼”的孔老先生甚至对他破口大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u)也。”(《论语·公冶长》)。
史载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三十岁的年龄差,老师眼里的宰予是妥妥的熊孩子一枚了。
其实这熊孩子也没做过什么罪大恶极之事,倒是很有独立思辨能力,敢于挑战权威的,后人都觉得他得到老师这种不客气的评价挺冤的。
宰予昼寝汉代王充就替宰予叫屈说:宰予大白天不上课却睡觉,不过是很小的过失,就被骂“朽木、粪土”这么难听,不至于吧?”责小过以大恶,安能服人?“(《论衡》),就像现在随便骂人”垃圾、败类“似的,过分了啊!
就连“不仁“这顶大帽子扣的实在也有些勉强。因为宰予觉得父母去世,子女服丧三年时间有些长,给出的理由是守丧三年,什么也不做,必将导致礼崩乐坏(孔子最重视礼乐)。孔子认为小孩子从出生到三岁都离不开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所以父母去世守丧三年,也算是一种爱的回报。但宰予坚持说新旧谷子更替只需一年,所以守丧一年就可以心安。孔子给噎着了——这熊孩子说话有理有据的,还真不好反驳!只好说:”你心安你就去做吧“!然后看着熊孩子得胜的背影哀叹:”这孩子,连对父母三年的爱都没有,真是不仁啊!“
守丧三年其实孝养”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需要的是质朴真实的行为,而不是一些表面上的花哨形式。如果父母在时不孝顺,死后再怎么住茅草屋,哭天喊地,又有什么用呢?历史上并没有见到宰予不孝养父母的记载,却白白背负了”不仁“的骂名千载。
今人看来,孔子的愤怒不是针对宰予的具体行为,而是对孔子孜孜追求的“仁、礼”的挑战,这几乎触及了孔子整个学说的底线,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时气急,才口不择言吧!
朽木不可雕宰予绝对不是“朽木、粪土“,白天睡觉事情本身不大,但这代表的跳脱孩子信道不笃,对老师不够尊敬,坏了”礼“数,所以招来重道重德行的夫子臭骂。和咱们现在老师骂学生的心态不一样,现在老师说句”朽木不可雕“,那意思你实在太笨了,无法雕琢成器。
孔子终身宣扬维护的无非”仁、义、礼、智、信“,宰予偏偏几次戳到老师的痛处。
哀公问社鲁哀公问宰予祭祀土地神的用什么来做社树?宰予回复说:夏栽松、商种柏,周朝用的是栗树。为什么是栗树呢?因为要取”战栗“的意思,可以让人们看到就战栗恐惧。
其实对话双方是打了个哑谜。
鲁哀公觉得国内三桓之家越来越坐大,超过国君了,动了杀机,但没有明说,以明面上的祭祀事来询问。宰予明白他的意思,答以周栗战栗,意思要杀就杀吧。
孔子授业孔夫子听到很不高兴了。
第一、什么周栗是战栗的意思,根本就是望文取义,胡说八道,严重侮辱了最完备的周礼——这恰恰是孔子极力推崇的。
第二、就算是隐语回答,也非常不妥当。因为当时三桓之家与国君分庭抗礼已成为既成事实,再采取措施已经晚了。在事情刚露苗头的时候还可以提醒,现在都这样了,再马后炮也没有什么意义——应该说,老师就是老师,政治上比宰予童鞋成熟多了。
第三、你宰予说出的话如泼出的水,我再责备你也没啥意思了——这是反语:不责备才是最大的责备,以后你还乱说话不?要知道,君子是”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你宰予这么伶牙俐齿的,一点也不懂”沉默是金“,非君子之道也!
唉!碰上这么个思维活跃、口无遮拦的学生也真是让老师不省心。
但宰予同学没有这样的觉悟,他“不唯书,不唯上”,还拿老师的理论来监督老师自己。
孔子周游列国回来后,经常不请自去的拜访鲁国权贵季康子,宰予质疑:“您以前说过‘王公不以重金聘请,就不要主动去’,现在怎么如此卑躬屈膝呢?”孔子说:“为了使国家政治清明,去拜见当权大夫,和保持个人操守被王公尊敬,哪一个意义更大呢?”
万世师表夫子确实胸怀宽广啊,不愧为万世师表,面对学生如此不客气的质问,还能如此循循善诱。宰予敢如此“大胆犯上”,其实也是孔夫子平等胸怀的熏陶。
宰予是顽皮的,问出来的问题稀奇古怪:“老师,黄帝据说活了三百多岁,那他不是人吧?”、“老师,一个仁者掉进井里了,另一个仁者会跳下去救他吗?”(跳自己也死是不智,不跳见死不救非仁——两难)
宰予请教这个熊孩子着实考验老师的知识储备和应急反应!而且认定了的问题还不依不饶的。
宰予问上古三皇五帝的事情,老师说太久远了,而且一下子就讲完也有些太急。这孩子立刻拿老师的话来堵老师的嘴:“老师,您不是说有问题不要等到明天吗?现在就给我讲完吧!”遇到这么个主儿,老师也只能耐心地给讲完,然后语重心长的告诫:宰予啊!你不是能懂得这些道理的人啊!
也许因为宰予的言辞便利超过他的智慧,孔子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得出了不能以言取人,当听其言而察其行的道理。
宰予虽然不为孔子所喜,但仍然尊敬孔子,称赞孔子贤于尧舜;夫子也不以个人好恶为标准,对宰予言语上的成就给予肯定。
孔庙祭祀至于后人根据孔子对宰予的斥骂就把宰予定义为”道德不好“是有失偏颇了,有句话叫做”爱之深责之切“不是?否则,宰予也不可能在唐、宋、明朝不断得到追封,而且和孔夫子一起在孔庙里享受万事香火祭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