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地处山西省的西北部,东邻大同,南邻忻州,北邻内蒙,由于朔州处于内长城与外长城之间,而成为塞上,紧邻胡狄等少数民族而使得朔州成为防御的关键军事要地,众多战役均发生在朔州这片土地上,朔州可以说是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长期融合的大熔炉,在朔地上既有少数民族的短衣,裤,革带和长靴组成的胡服骑射,也有来自汉族隆重的祭祀文化,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大的朔地的回归中原,每一次都意味着一次民族的沟通,极大地推动了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先从朔州的自然地理条件说起,北部阴山,南部恒山,西部管涔山,洪涛山横列其中。朔州的河流分属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母亲河-桑干河养育了朔州人民,是朔州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自古以来河流两旁一直是人类聚居的首选。神头海,桑干河的一处发源地,有很多旧时的水打磨,用以生产胡油。在今朔城区峙峪村北小泉沟前发现了距今约28000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了很多人类头骨和马类化石,野马是峙峪人主要的捕猎对象,因此峙峪人又被称为猎马人。猎马人就是在桑干河源狩猎和生活,当时的猎马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已经不再使用像北京猿人那样通过不断燃烧的方法来保存火种。在鹅毛口河而上有中国古代史前三大石器制造厂之一的位于怀仁的鹅毛口石器制造厂的遗迹,发现了很多打制石器,较西安半坡文化遗址要早,距今约一万年,属于新石器时代。
出土的器具和人类遗址,充分显示了河流对人类生存和繁殖的巨大影响,不仅保证了人类最基本的饮水需求,同时也为农耕文明的开始奠定了基础。田地灌溉的需要不得不促使原始人类傍河而居。当时的人类没有现在方便的交通工具和交通道路,一座大山足以使两边的民众被阻隔开来,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有史料记载以来,不断地有修筑城墙,有从内向外拓展疆域的故事,这也是人类不断适应自然的过程。朔州境内的山脉就是一个个的天然屏障,现今的朔州市和忻州市以内长城为界,朔州与内蒙以外长城为界,朔州恰好位于内外长城之间的塞上,内长城上的雁门关,穿杀虎口就是当时有名的西口古道,通商和军事要路,成为沟通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桥梁。人类的足迹在逐渐地拓展,这也是人类不断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而不断提高生存能力的象征。当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类由氏族社会逐渐进入到奴隶制社会,也就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回顾史前历史,我们会觉得我们是这么的幸运,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告诉我们从哪来。每一个文明的发展繁荣都经历过漫长的岁月。作为现在城市里的每一个个体也应尽我们的可能让世界变地更美好,越来越多新科技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也出现较之以往更多的新问题,方便之后养成的惰性。见证了远古人类一步步走向我们的过程也就能够让我们以新的态度来重新审视这些问题,科技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来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在远古时期那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下,原始人类需要克服重重苦难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生存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时,需要动所有的注意力来应对环境随时的变化,惰性和拖延这种现代才普遍存在的坏习惯也就因为这种紧张感而不再存在,所以当我们认为我们做不好,在担忧,想懒惰的时候,多想想我们的祖先,他们在为了生存努力,而我们也应当有他们那份坚韧毅力和紧张感来面对我们所应当做好的事情。不同的态度带来不同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