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习录》二二九:此一时与彼一时

《传习录》二二九:此一时与彼一时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4-02-13 08:06 被阅读0次

《传习录》二二九:此一时与彼一时

先生尝谓:“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直初时闻之,觉甚易,后体验得来,此个功夫着实是难。如一念虽知好善恶恶,然不知不觉,又夹杂去了。才有夹杂,便不是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的心。善能实实的好,是无念不善矣;恶能实实的恶,是无念及恶矣。如何不是圣人?故圣人之学,只是一诚而已。

所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便是那一念发动时人的状态。佛也罢,魔也罢,又或者王阳明讲的“圣人”也罢,都是某一时间、空间里人所呈现出的具象特征。关于“圣”这个人的具象特征,孟子下过一个文采斐然的定义——“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也就是说,所谓的“圣”就是融会贯通地将“充实而有光辉”的美德运用与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人,倘若再进一步到不可比拟、不可知之的程度,便是“神”了。

同样都讲“圣”,孟子讲的“圣”是一以贯之、“充实而有光辉”的,也就是说是在时空接续状态下的“圣”。换言之,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是接续奋斗的结果。王阳明为引导学者实现“学为圣贤”的目标,或者说是为达成自己人人皆可“学为圣贤”的假象,特地立下了一个时空切片下的“圣人”形象给后世学者——“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此“圣人”便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中的佛与魔一般,是特定时空里“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

其实,孟子也不曾为难后人,在定义“美大圣神”前,他还定义了两个基础的道德概念——“善”与“信”,他讲“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也就是说,一个人身上只要有足可以为他人所取法的品质便是“善”,而那些可以为他人所取法的品质又实实在在存在于他之身便叫作“信”——信实。比如,一个人满嘴“仁义道德”,也是可以算作“善”,但他实际上“男盗女娼”,就算不上“信”了。“善”是外显的肉眼可见的“好”,“信”是肉眼可见之“好”的通透真切。“美大圣神”难以令人企及的话,“善”与“信”便容易多了,沿着这个相对容易的道德阶梯一路攀登上去,一样可以抵达“美大圣神”之境。在孟子看来,乐正子这个人就是在“善信”与“美大圣神”之间攀援向上的人。

王阳明立教,更为平易。毕竟,历史上能达到乐正子那种境界的人也是寥寥无几的。甭那么为难,只要你能一地、一时的“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你就是一时一地的圣人。先前李白讲“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人生按照百年计算,也不过是三万六千多个日子,你只要能做一日的圣人,你人生的三万六千分之一便是圣人了。所以,王阳明有劝人向上的意思。

先生曾说过:“人只要能够做到喜好善行像喜好美色一样,厌恶恶行像厌恶恶臭一样,便算得上是圣人了。”黄直最初听到的时候,觉得应该很容易,可是之后亲身体验,才发现这个功夫实在很难得。虽然念头里知道应该好善恶恶,但是不知不觉的,就会有私意掺杂。而一旦掺杂了私欲,就不再是那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的纯粹的心了。对善行能够实实在在地喜好,那么不会有念头是不善的了;如果厌恶恶行能够实实在在地厌恶,也就没有什么念头会涉着到恶了。这不就是圣人吗?所以圣人的学问,也只是一个诚罢了。

黄以方讲“直初时闻之觉甚易”,讲“一念虽知好善恶恶”,都是在讲做这个时空切片里的“圣人”并不是什么难事,在讲每个人都可以做“一念”圣人。其实,这便是王阳明的本意。先前,他调侃自己的弟子于中——“尔胸中原是圣人”便是这个意思。其实,只要具备“一念为圣”的潜质,每一个人都如于中一般“胸中原是圣人”。发挥于此一时便是此一时的圣人,显现于彼一时,便是彼一时的圣人,贯通于一整日,便是三万六千分之一的圣人,贯穿于整个人生,便是一生一世的圣人,光耀万古千秋便是万古千秋的圣人。

其实还有一层,真如“好好色”“恶恶臭”,便已经是骨子里的东西了。市井间有种调侃的说法叫“男人只有挂在墙上了才会不好色”,虽然夸张了点,但也说明骨子里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人一旦有那么一刻,体验过做“圣人”的滋味,你让他再作为庸常,恐怕也是只有“挂在墙上”一种情况。

《大学》讲“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这个“毋自欺”的表现便是“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这话讲起来容易,真正做到“毋自欺”的又有几人呢?佛陀当年作为王子,生活在自己王国的高墙里,锦衣玉食,不知痛苦为何物。一旦他偷偷跑到宫外看见生、老、病、死的生命事实后,便再也不肯“自欺”了。于佛陀而言,修行没有什么宏大的目标,就是不再“自欺”而已,就是直面和解决“生、老、病、死”的人间真实问题。佛家有一句话叫“修行的目的不是完善目前的生活或者美化自己”,倘若是为了这样的目的,佛陀为什么要舍弃王位出家呢?他只是不想再“自欺”而已,他只是“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了一把而已!

教育是讲机会、机缘的。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王阳明则创造了一个“时空切片”的概念,制造机会其实就是制造一个“时空切片”,也就是人为地制造一个时间和空间。比如撮合一对年轻人谈恋爱,你总得给他们留出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来,没有时间和空间就意味着没有机会。同样的,不是你营建出来的空间、时间,便不是你制造的“时空切片”,便也不是你可以把握的机会。

作为教育人,要善于制造这样的“时空切片”,善于创造和把握此一时、彼一时的机会。让学生在人造的“时空切片”“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此一时的圣人体验,足够他在余生回味、品咂,足够支撑他用余生去再现与持守,也足够支撑他获得完满富足的人生。

此一时、彼一时的连缀与扩充,便是我们整个的人生。

相关文章

  • 辩证

    分和合。 此一时,彼一时。

  • 此一时彼一时,远离自己所厌恶的-day06

    人生苦短, 去日无多, 厌恶的人与物越远越好, 不必卖弄风度。 ——亦舒《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宁愿花...

  • 沉沦思念

    文\眸弋 此一时,我在深夜星下 思念, 彼一时,你在我心深...

  • 单向71

    此一时彼一时 语随境移之始 莫过于身陷遁词或仁义

  • 久病之感

    仪器诊断 大夫挥毫 药品作伴 把郁闷调教 当笨拙与机械 歇斯底里 天真的无邪 放大了妄想 此一时冗长 彼一时一晃 ...

  • 2019-11-27

    我的格言: 1、人生,作,你一定会死。不作,当然不会死。 2、此一时,彼一时,时过境迁。 3、谎言与盗窃,是小巫见...

  • 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我们也要穿着得体,这是一种生活态度。

    人生苦短,去日无多,厌恶的人与物离越远越好,不必卖弄风度。 -- 亦舒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我希望我能活成我自己...

  • 客户思维到底是啥!?

    前些天的报道看到联想最近业绩与股价跌的很惨,又被拿来与华为做了商业思维的对比,今昔的成绩真是此一时彼一时的不胜唏嘘...

  • 此时彼时

    此时彼时,此一时彼一时,此时此景,彼时彼景,同与不同,皆是景哉; 过为之客,不过亦为之客,看客过客,过客看客,熙熙...

  • 读《古文观止》之季札观周乐

    今日读了《季札观周乐》一文,感慨颇多。 这世上的事情,真如地覆天翻,此一时,彼一时也!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二二九:此一时与彼一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cvj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