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观心居士
去年6月21日、7月4日我分别发表了《 腾讯打败抖音的必杀技 》系列(一)(二)之后不久,很欣喜地看到,微信果然放弃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邀请开放、有限开放,迅速向用户全面开放了视频号,几乎完全按照我在文中的设想,在入口界面上做出了关键性调整。
此后视频号用户日活数量在几个月内迅速蹿升,超过2亿。
但是,完全可以预料,视频号日活在2亿~3亿区间时,很有可能会遭遇一个增长瓶颈。在这一区间或许会进进退退,乃至不久的将来,有重新被对手压制,造成日活数量倒退的危险。
最近已出现互联网评论家唱衰视频号的声音,预言“ 视频号的下场就是第二个腾讯微博 ”。这种声音的出现并非没有缘由。
视频号对手抖音系的创新力之强,以及微信的创新力之弱,都是人们担忧的重要原因。
那么后市重点会是什么原因造成视频号增长无力?毫无疑问,是生态。
任何一款互联网产品,对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就会趋向什么样的生态。
例如:抖音对自己的定位是一款内容产品,那它所建立的一切技术、功能,它的产品逻辑、用户逻辑,市场逻辑,必然都是围绕着“内容化”去做生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17262663/a3a74573578a1a99.png)
而微信对自己的定位,是一款通信工具软件。那它所作的一切工作,必然是主要围绕着“工具化”去做生态。
那它这个生态,往往就与“内容化” 的宗旨格格不入。有些细节上,甚至会产生南辕北辙的效果。
前几个月视频号用户的迅速增长,完全是依赖于微信自带的工具性用户。以这批工具性用户来作为其内生源,是有着天然的缺点的。
第一,会因为微信本身的用户数量限度而触及到转化瓶颈。
第二,这批用户因为身处“工具化”的生态中,在后续的体验中,一旦感受到自己所使用“ 内容生态 ”不佳,其牢靠度就有可能大打折扣,造成供需两衰的疲软式循环。
长期以来,工具性基因,工具化的产品哲学,深深渗透在整个腾讯的成长过程中,虽然为它带来过成功,但同时,这种工具性基因的偏执,也成了腾讯系乃至整个互联网界都难以逾越的 “ 知见障 ”。
甚至连风投资本界,长期以来都被互联网界这种 工具化的产品哲学所驱使着他们的投资理念与方向。风投方在面对创业者时,一贯的询问套路都是:“ 你这个产品解决了什么痛点?” 对于凡不明显解决工具性痛点的,一概充耳不闻。
即使是投资界的顶流,当年在面对“今日头条”这种不解决任何痛点的项目融资时,也很轻易就否决掉。(一切内容项目都不是为了解决什么工具性痛点,而是为用户建立更高层次需求。)
对此某资本界大佬解释道:“ 当时我不在场。” 但很显然,他当时即使在场,也不会投今日头条。在今日头条势头迅猛的时候追投,并不能证明其任何投资理念上的正确。
此事不但证明互联网界,乃至全社会,对社会结构和社会需求都缺乏基本认知。互联网创业在这个时代,本质上已不再是单纯的商业项目,而是对社会资源和隐性权力的掌控权之争。
潜在的市场和用户深层次需求,也不再是单纯的市场化概念,而是更高层次的社会结构调整,是对上层建筑的架构。
当然,一般创业者顾虑不到社会意义这个层面,此也不作为本文主题,仅此带过。
工具化的滥觞,一直持续到张一鸣出现,才打破了整个互联网界的“ 知见障 ”。在他带领头条系产品势如破竹在互联网界杀出一条血路的时候。大多数人才意识到,原来内容还可以这么做。
原先看不起“内容”方向的投资界大佬们纷纷削尖脑袋试图一头扎入内容领域。
张一鸣,我不喜欢此人。但不得不承认,此人绝对称得上是创业界的豪杰。这个时代的互联网界,只有他真正理解了内容的真义。
自张一鸣始,互联网界才实现了内容与用户间真正的高效连接。在短视频内容领域,抖音为什么能成为王者?
把内容牢牢作为自己经营的基本盘,是第一步。为内容与用户间建立高效连接,是第二步。
我在这里说的内容,是指什么?视听内容是一方面。而抖音在国内能迅速火爆,牢牢占据短视频头把交椅,至关重要的原因,是依靠国内所有APP中,用户在线时长第一的“今日头条”为其源源不断输送流量。
也就是说,“ 文字内容生态 ” 才字节跳动系真正的基本盘,是它基本盘中的基本盘。
![](https://img.haomeiwen.com/i17262663/a4ce4029ef5a26c1.png)
腾讯系只有把自己的“文字内容生态”真正做到入门,做精,才能真正对字节系产品线构成压制。但目前来看,微信还远远没经营好文字内容。入门级别都未达到。
我在第一篇中提到过文字内容的重要性。这个战略意义,我认为张小龙至今没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几个月来微信的基础界面上虽然增加了文字内容入口,尤其是新发布的8.0版,(实际上还未使用到,微信版本更新的推送设置上一直存在功能性BUG。)但这远远不够,仅仅增加一个入口是杯水车薪而已。
内容与用户间的高效连接,完全没有。这方面,做得奇差无比,微信在这方面,颇有扶不起的阿斗的感觉。若如此下去,可能与对手竞争中,连短视频也难占到上风。
我在情感上总是十分期望腾讯打败字节跳动。但腾讯系“工具化” 的知见障,实在太强大。
从早些年的腾讯微博,到先前孵化大批短视频项目,现在的视频号。腾讯系一直都十分缺乏做内容的基因。
腾讯集团之所以成长为亚洲互联网霸主,前期是做产品,后期是靠做投资。在内容方面,它从来都没有真正做精过。
腾讯既不擅长去做内容,也难以理解“内容”这两个字的含义。即使在PC时代,QQ拥有无与伦比的渠道优势的背景下,对QQ空间竟然一直都未善加利用,致使其前期在内容领域被新浪博客摁着打,后期被微博压制得死死。
近几年在后起之秀今日头条面前竟然毫无还手之力。短视频领域,被抖音牢牢占据先机。长视频领域,一直被爱奇艺压过一头。
我在第一篇里说过,内容的重要性是怎样一个地位呢?
“ 即使将来整个互联网消失,人们对内容的需求也永远不会消失。”
内容永远是永恒的投资主题。只要人类存在一天,人们对内容的需求就不会消失。
工具和内容,只有当二者深度结合起来的时候,才能产生最大社会效益。我的这一观点,必将成为社会经济学中的一大定律。
但张小龙对工具化的偏执,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从他这次微信8.0发布会的言论可以看出,他自然而然就流露出一种对内容的消极与抵触。
他的“工具化 ” 产品哲学,无疑是错误的。错误的认知,导致了长期以来在战略上的延误和被动。
当前的业态形势下,我在此给微信开出药方是:
犹如人治病,必须追根治本,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找到正确的人,真正对内容有理解的人,去盘活微信的内容生态。需要更高思想维度人才,而非简单的运营级人才。
最为重要的,是盘活微信的“文字内容”生态。相较于视听内容而言,文字内容才是真正不朽的。微信语音被迫推出“转文字”功能,就是最能说明道理的。
大家可以看看“今日头条”用户,其在线时长,现在大概普遍达到了微信用户在线时长的两倍。这是个巨大的差距。这就是工具和内容的对比。
除了盘活“ 文字内容 ” 以外,对微信功能入口的建设结构,仍然需要优化。目前微信的功能入口,仍然只是停留在为工具化的微信去服务的层面。
这需要根本性改变,需要它为一个“内容化的微信”来服务。这当然是悖逆张小龙的产品思想的。
如果不做这种根本性变革,不把“工具化”的基本盘转换成“内容化”的基本盘,想真正战胜字节跳动,是不可能的。
腾讯集团与字节跳动集团之争,本质上是工具产品,试图在内容领域,战胜内容产品。这岂不是关公战秦琼吗?
这完全是两个概念的事。工具想要战胜内容,唯一的办法,就是使自己成为它,乃至比它更强大。
与内容相结合的工具,才是终极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