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商品交换的伦理学思考

商品交换的伦理学思考

作者: 阿丢爱上层楼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19:44 被阅读0次

    在计划经济时代,几乎所有的生活资料都要靠政府的配给。“金钱能买到什么”,是人们要花费些时间考虑的问题。而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要关注的问题恰恰反了过来:“金钱不能买什么?”许多过去料想不到的事物都慢慢变成商品,我们身边的一切似乎都在待价而沽。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焦虑,原因有二。一个原因是这有可能引发不平等。随着经济发展,富裕使得可以减少义务的履行,可以享受更好的医疗、教育服务,甚至是提高政治影响力等等,使得收入和财富分配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不仅是贫富差距变大了,而且种种事物商品化的趋势,不平等的矛盾愈发强烈。另一个原因是将导致腐败。这里说的腐败并不是指利用权力寻租所产生的贪污受贿行为,而是指对美好的事物(例如情感、伦理、社会规范等)的腐蚀。因为我们在商品交换的同时,也在表达和传播着针对商品的某些态度。比如,学校对学习好的学生颁发奖学金,为了提高升学率,现在甚至是一些小学都在实行这种制度,仿佛取得较高的分数就可以交换来可观的金钱。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眼中,可能使他们认为学习目的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得内在的满足。再比如,政府为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只生一胎并节育将得到金钱的奖励或其他方面政策的照顾,若不然则会被罚款甚至丢失工作,这无疑是对人类生育权利的一种亵渎。在许多多子女的家庭中,较小的孩子在听说因自己的出生父母被罚款的消息后,很长的时期内都留有心理阴影,认为自己是多余的,是不该降生的。

    市场中的商品交换是不会对消费者的偏好做出道德判断,并不会对评价物品的方式是否高尚或恰当进行追问。这是市场的吸引力所在。若是有人愿意花钱来满足性欲或是毒瘾,而恰好有人愿意出售,那么经济学所关注的问题就是“多少钱”。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给。这种做法不会被市场指责,而且高尚或粗鄙的偏好也不会被区分。交换的双方会自己估量所交换的东西效用。

    市场是中性的,这是经济学家们常做出的假设,换句话说,市场不会对其所交易的商品产生影响。但是,现实的情况不是这样,通过上述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我们关切的非市场价值观在逐渐地被市场价值观排挤出去。这不得不使我们重新思考市场的角色以及什么样的物品不能被看作商品。当我们决定某些物品可以买卖的时候,我们也就决定了(至少是隐晦地决定了),把这些物品视为商品(即谋利和使用的工具)是恰当的。但并非所有的物品都适用于进行这样的评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商品交换的伦理学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cr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