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琪雪
【原创不易,且看且珍惜】
林语堂说:“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
遇事最好的解决方式,不是争对错,而是不争。
而成年人最高级的自律,便是这三不:不争、不理、不辩
不争是冷热、懂进退的智慧
主持人马东曾在节目里讲了一件关于她母亲的小故事:
他母亲生活节俭,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关灯。只要人不在,她就立马关灯。在老人的观念里,没人的时候开着灯就是浪费。可是在马东的观念里,经常开关灯,会缩短灯使用的寿命。
刚开始马东在和自己母亲说明自己看法时,母亲每次都答应,可事后依然我行我素。
见此,马东也便随她。
古语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生活中,很多事很难说对错,不过是各人观念不同。
与人相处,最忌讳的就是遇事爱争对错。争对了理,却丢了人心,得不偿失。到不如小事让一步,大事退一步,不争对错,和睦相处。
电视剧《知否》中的明兰有一句经典台词:“不如做个纯臣,何必无谓争执。”
愚蠢的人,一味想争个高低,斗个输赢;而聪明的人,早已审时度势,埋头做事。
不争,不代表怂,而且是一种智慧,更是一个人的气度。
不理,是一种无他的境界
哲学家尼采曾说: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在遇到他人挑衅和无理对待时,不理会便是最好的反击。
杨绛在散文《控诉大会》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在大礼堂讲课时,杨绛突然遭到一个女学生指责,说她传播的思想言论不恰当,危害到学生的精神健康。
听到这样的指责,杨绛一头雾水。她不明白为什么女孩会这么做。面对无端诋毁,杨绛没有当面对质,也没有事后去找这位学生问清状况。她只是在大礼堂里装作不闻不见,木然默坐。
后来关于那位女同学的故事杨绛先生没有再被提及,只是杨绛先生的名誉很快便得到了恢复。
王安石有一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当一个人的思想到达一定高度时,就必理会那些无理之人,也不会为一些烂人烂事纠缠。不去做无谓的争论,不理是对谣言最好的回击。
不争辩是一种豁达
《道德经》有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意思是说,真实的话听起来不好听,好听的话不真实;行为良善的人不喜辩,喜辩的人不善良。
不爱争辩,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智慧。
在汉武帝执政时期,宰相公孙弘深刻诠释了这种智慧。
公孙弘生活节俭,常年盖布被。同朝为官的汲黯得知后,在汉武帝面前嚼舌根道:“公孙弘每月的俸禄不低,还每天装模作样盖布被,真是哗众取宠。”
面对皇帝的询问,公孙弘只是肯定了汲黯所陈述的事实,并未与之争论。
又有一次,公孙弘提前和大臣统一想法,要禀报给皇帝。但是向皇帝禀报的时候,他有了新的想法,于是未按约定禀报。
汲黯知道后,特别生气,斥责公孙弘道:“明明已经商量好的,你却临时变卦,实在是不忠。”
面对众人的指责,公孙弘不反驳,亦未争辩,始终保持沉默。
事后,皇帝私下问他:“当大臣指责你时,你为何不争辩?”
公孙弘掷地有声地答道:“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汉武帝听后,对他愈发信任。
作家周国平曾说:“人生要有不较劲的智慧。”
高层次的人,不是不会争辩,而是懒于争辩,凡事不较劲,才是大家之风范。
作家艾小羊有这样一句话:
“有人觉得世界复杂,有人觉得世界简单,觉得复杂的,活在别人的世界,觉得简单的,活在自己的世界。”
确实,当你内心能够宁静淡然时,你会发现,生活其实简单而纯粹。当你内心装满阴谋,那生活就必然满是阴云。
遇到观点不同时,不争,是对他人的尊重;
面对诽谤时,不理,是对自己的尊重;
遇见误解时,不辩,是一种清者自清的豁达。
人生的高度,不在于看清了多少事,而在于看轻了多少事。
—END—
【我是琪雪,一个爱阅读,爱写作的理工女,用情打动,用文字温暖你。如果你喜欢我就点赞、关注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