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陆陆续续订阅了一些心理成长方面的课程。每听一次,都能感受到老师能够精准的抓住学员的心理痛点,让我恨不得立即就洗心革面。然后会时不时的回听,以期给予自己更多的力量。
这个过程中,我还观察到一个现象。每当听到投入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在心里盘算,应该找老师做个一对一咨询,让老师帮我分析一下我的状态和当下的症结所在,好让我能尽快摆脱目前的困境。
这种想法产生了好多次。
为什么会把自己的问题寄期望于老师的一对一辅导呢?可能这就是从小受到的教育方式使然吧,遇到问题找老师求答案,而非自己探索,寻求答案。
反省一下自己,与其一味的想着求来答案,眼前更该做的难道不是把课程认真学完,把所有的作业完成吗?但是似乎每堂课我都是听完课但是没有完成全部作业,只输入不消化不练习,谁听了都能看出问题何在。
我相信,这也绝非我一个人的毛病。有些老师就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很多问问题的学员,一听就是没有认真听完课,然后就直接跑来问问题。
是呀,连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经常说,“不要遇到问题就直接跑来问妈妈,你自己先想想”。
到了自己身上,这些就全抛到了脑后。
至于不做练习,我何时变得这样不勤奋了呢?上学时,我是积极完成作业的好学生,工作后,我是从不拖拉的好员工。到了生活中,真正为了自己而学时,为什么我却变得懒惰了呢?想来想去,我明白了,原来,我没有了动力。
动力本该来自自己。自己想改变,本身就该是动力的来源,但是,很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动力完全不起作用。反倒是小时候,父母要求成绩要好是我写作业的动力,工作时,公司的绩效考核成为了动力。所有的动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以满足别人的要求为前提。
那我到底是为谁而活?
我应该怪罪于我从小所受的教育吗?它把我教育成一个讨好别人、讨好社会、讨好规章制度的人,却惟独没有讨好过自己。
学自己喜欢的知识,听课,练习,我知道这样坚持做下去结果会是什么,但就是在内心产生不了动力。所以才会总是想着直接求助于老师,给我个答案吧----这样多容易。
但真的这样做了,只会更加助长自己的懒惰、与无动力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