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光明正大地努力?我不光明正大,难道还偷偷摸摸地努力?答案是,是的。很多人都是下意识地私下用功,亮给别人看的都是最终的结果。
在学生时期,我同桌上课经常睡大觉,但在考试的时候依然会名列前茅。而我上课认真听讲,还是考不过人家。然后就会自动得出一结论:睡大觉都能考得比我好,没其他解释,他天生就比我聪明,我认命。
后来才知道,他几乎每晚回去都会挑灯夜战,并提前预习第二天课程。他上课睡觉是因为他已经提前弄懂了老师讲的知识点。
他这种努力我看不到,在当时给我造成了很大压力,让我误以为他不努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得好成绩,而我这么努力还赶不上他,只能说明我比他笨。我甚至一度放弃了努力,觉得努力去做一件事就意味着自己不擅长做这件事,有笨鸟先飞的意思,更要命的是先飞了还赶不上“天资卓越”的鸟,还不如不飞。等被人问起至少还可以用“我压根就没有飞,等我用力飞了,你们都不可能赶得上我,我只是懒得与你们同行”这样的借口来挽回自己的一点尊严。
于是“僵固型的思维模式”就此形成。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我们的行为会自动弱化努力和学习的作用,认为无能者才需要努力,更重要的是无法接受即使努力了也无法确保成功的事实。
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我们无法客观去评估自己的实力,很容易由自轻走向自大。
一旦在竞争中落败,在僵固型思维的主导下,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总结、反思并迎头赶上,而是会归结为自己天分不够,不能胜任,即使努力了也无济于事,进而产生强烈的挫败感,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
这样的自责又很快会激发自我保护。自我会幻化出一个天分很高的自己,这个自己天赋异禀,高人一等,所有的失败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尽全力而已。这时若有人来评判自己,哪怕只是一点建议,都会被自己怼回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感觉到安全、强大、有价值。但同时也陷入了自己被自己打败的困境。
当看到一个人的成功,我们习惯于由衷地感叹:太牛了,太厉害了!而不会去想他取得这样的成绩肯定努力了很多,付出了很多。我们听到关于他成功的故事,也多是他一路开挂的美化版本,鲜有他闻鸡起舞,遭人白眼的心酸历程。他这样包装的效果也很明显:一来自己本就不愿提起伤心事。二来直接让一些人失去与自己竞争的勇气并仰望、崇拜自己。
与之相反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具备这种思维的人相信,人的秉性和能力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大多数的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反复练习来提升、固化的。在遇到挑战或是挫败的时候,不会过多归因于天分因素,而是更多地去总结和反思,并积极准备应对下一场挑战,它决定着我们在面对失败时的承受力和复原力。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僵固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混合体,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改变自己僵固型思维模式,更多地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去提升我们的心智,基本方法如下:
1、接受,接受我们有僵固型思维模式的一面,接受我们自身的不完美
2、观察,分离出另一个自己,注意观察到是什么激发了自己固定型的思维模式,是失败?批评?压力?还是他人的反对,找出激发这种思维模式的诱因,不要急着做决定,悉心感受它们是如何一步步让自己变得故步自封,阻碍自己进步的。
3、让具有成长型思维的自己说服那个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自己,像小孩子走路一样,引导它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迈出尝试的第一步。
只要走出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走向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努力没什么可丢脸的,大胆去努力并且让所有人都看到自己的努力,你会发现,即使失败了,别人也不会嘲讽自己因为天分不够,反而会被自己不服输的精神所感染。
把努力的过程让别人看到就意味着自己允许自己失败,自己才会心无旁骛地向前挺进。如此,每一步才会走得诚实、坦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