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补记-大师面对面之周国平先生

补记-大师面对面之周国平先生

作者: 欣的十年 | 来源:发表于2023-12-30 21:39 被阅读0次

    再有几个小时,2023年就要结束了,前几天有幸在图书馆听到见到了周国平先生,很多收获一直未能记录下来,赶在新年来临之际,还是要把欠下的作业补一下。

    从内容上来说,我想主要是三个方面:周老师对自己学习的总结,关于哲学的认识和哲学到底有什么用的解惑。

    学习总结:

    周老师开篇就说到自己的“身份定位”,听到这个词,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前段时间一位同事曾进行读书分享时提到这个词语,陌生在于,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个身份认同,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主人公,他所做的一切都来源于这个根本,身份定位或认同。也是这个世界中,哲人曾无数次发问的问题:我是谁。

    周老师说他对自己的定位首先是哲学爱好者,然后才是哲学研究者。他甚至开玩笑地说,哲学是把人的思想搞乱的学问。而周老师这些年学哲学最大的感触也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哲学家不像古人,更像是同时代的人,因为无论是两千年的苏格拉底还是现代人,只要是人,都会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有过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思考,当与伟大的思想相遇,时间都不存在了,因为跨越时间和空间,生而为人很光荣,很值得。

    第二,周老师说他学习哲学的方法,读书笔记就有几十万字,我想这些数字的意义在于精神层面的富足,人有其社会性也同样有孤独的一面,甚至终其一生,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孤岛之中,而文字和思想,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进而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

    第三,周老师讲到他现在和喜马拉雅录课的初心,希望通过一己之力去传达哲人的思想和他们的人格魅力。我想更像是一份使命感,不为自己讲的课能赚多少钱,而为曾经遇到的伟大思想进行分享和传播。周老师还讲到了哲学学习的必由之路,先读西方哲学史,有了基础后,再提炼中国传统经典中的哲学思想,比如冯友兰大师就是这样。

    哲学认知:

    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爱智慧的人,不记得是哪位哲人说的: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全人类四大传统学问,也是四大精神传统:西方哲学,代表人物苏格拉底;儒学,代表人物孔子;佛学,代表人物释迦牟尼;基督教,代表人物耶稣。

    周老师提到一个词,让我很触动,惊疑,用通俗的话讲当一个人自以为知道但突然发现自己不知道的状态。我想这就是哲学的要义。

    惊的是我原来不知道,面对的是这个世界中的种种现象;

    疑的是我怎么不知道呢?面对的是人生思考的意义所在。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无知,一种是单纯不知道;一种是自以为知道实则不知,后一种可能会更多。周老师给出自己对哲学的定义是让我们对世界和人生根本问题的思考。他还幽默的说,哲学就是用谁也听不懂的话,解决对生活啥用没有的问题。

    哲学何用:

    我也曾经被这个问题所困惑,哲学貌似无用,可是又仿佛有着无法比喻的用处。哲学到底有什么用呢?

    周老师讲苏格拉底其实本职工作是雕塑家,副业爱好才是哲学,由此我想到,哲学确实需要在物质基本生活得到满足后衍生出来的。

    当我们像动物一样吃饱喝足后,动物只有本能的满足,而人类还在本能满足之上,创造了语言,音乐,艺术等等,而这些都是物质之外的,无论未来是否有轮回,生死注定,就会把每个人带到一个终极的话题上,我的人生怎样才是有意义的。而这个想法的基础就是哲学所解决的。

    周老师提到哲学的一个特点,与洪老师所教授的心理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说哲学是面对整体的,全局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局部,每个人的内在也有众多个小我,而哲学是让我们用整体的全局的眼光看问题,从而摆脱对局部的束缚。

    就像一种分身术,一个是现实的我,一个是站在现实的我之上的我。

    如果我们认为解决具体的问题有具体的经验方法是实用,那哲学的不实用恰恰是它的有用之处,是精神灵魂永恒,求知的目的是以解除无知为目的,而不是求知能带来功名利禄。

    这样的理性的,独立的思考的能力是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当求知的目的只是解除无知,满足的是人除了动物本能以外,更高级属性的需要,就像马斯洛需求理论,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可能确实无用,但对每个人生而为人的根本起到决定性的意义。

    哲学能够满足我们精神灵魂理性的需要,在精神层面的追求,才更有机会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发展自身的能力。

    周老师说为知识本身的价值尊重知识,不要问学了知识有什么用,以求知本身为目的,学知识的过程即是精神得到洗礼,好奇心得到满足的过程,经济利益价值都是后话,当我们把成功作为目标是非常痛苦的,追寻自己内心所好奇的喜欢的,把成功当作副产品,才更有可能所谓成功。

    这让我想起前两天看到董宇辉的一个视频,他从产品本身内容的角度去分享,而忘记了推销,这个过程本身的热爱才是最宝贵的。而真诚至真至诚的能够打动观众的也恰恰是热爱本身。

    对我来说,周老师的这段分析,也让我有了两个收获,一个是对孩子的学习,作为父母我们认为学习是为了考试,为了工作,为了将来的幸福生活,可这些话语跟孩子说,是那么苍白无力,丝毫不能启发孩子的内驱力,甚至适得其反。而当我们鼓励孩子从学习本身去感受解题的快乐,收获知识的满足感,运用知识的获得感,才更有机会去触碰到孩子天生的内驱力。

    另一个是对我自己心理学的学习,我曾经跟身边的同事分享心理学学习的心得体会,收到的是有些嘲笑的反馈,感觉自己的情商还不如没学过的人,我也禁不住问自己,我学习心理学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别人必须接受我认为的好东西,还是为了享受自己学习成长的历程,还是为了自己多一个职业选择,生活多一道保险杠,还是为了将自己所收获的内容希望更多的人学习了解,生活幸福。

    当有人不认同时,不是我错了,也不是心理学错了,只是还没有好的时机和因缘,即是一直没有这种时机,也不该妨碍我的分享,哪怕是最后没有人认可,在这一次次的分享中,收获最大的人还是我。我会更加深入了解自己的所学,也会更加深入地将所学运用和实战。

    在最后的答疑环节,有几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在这里也想记录下来。

    1、如何应对内卷。

    周老师说面对外在,我们可以有三个境界选择,最低的是内卷,低级竞争;好一点是躺平,退出竞争;只有退出才可以慢慢看慢慢想有时间找到自己的路;最高的是卓越或者优秀,是指在高层次上竞争,不把利益作为目标,而是把老天爷给我们自己的最好的天赋发展出来。

    用周老师自己的经历来说,认识自我,坚持自我,阅读+写作,甚至为每个孩子写一本书。就像尼采说的,认识本来没有意义,但你可以给它创造或赋予意义。

    2、科学和哲学的比较。

    科学是知识由低到高的一个积累过程;而哲学是一种思考着最根本最基础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哲学对科学是有影响的。

    3、关于婚姻和爱情。

    关于婚外恋,读者问周老师会怎么选,老师很智慧的给出了一个答案:听爱情的。

    读者追问,如果爱情的选择违背伦理道德该怎么办?

    周老师说,关于道德,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我们不诚实是不道德的;二是妥善处理将伤害降到最小。

    甚至在他的《人生哲思录》里就提到过给婚姻一个6年的期限,也许会更加促进双方珍惜彼此表现更好。

    4、孩子养育

    最后提到孩子的养育,有两句话至今记忆犹新,中小学时期的学习成绩与未来成就关系不大;一个人的成就与幸福关系不大。

    不知不觉天黑了,讲座听完,曲终人散时,老师的这些话还响在耳畔,可面对现实中熊孩子做作业,每一个父母该如何修炼和承受,真的需要学习和练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补记-大师面对面之周国平先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se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