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打开某医院公众号里一篇关于本月引进专家坐诊安排的文章,发现其中有我22年前毕业的学生YQ,激动之下,打算等他来坐诊时去看看他。
带他们那一届的时候,我34岁,风华正茂。那时候,我的工作热情高涨得像六月骄阳,组织阅读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办班级小报和校报,组编优秀作文选,成立文学社……每个活动都开展得有模有样,这得力于有一批干将。YQ便是其中的一员,准确的说他是最得力的一员。当时他既是班长,又是文学社社长,还是校报的主编。不过他虽然身兼数职,且每项工作都干得有声有色,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学习,他的考试成绩总在年级里名列前茅。
高中毕业后他顺利考入某重点医科大学的七年制本硕连读。之后连续十多年的教师节,他都会给我寄来名信片或贺卡。
那个年代,每届毕业生中,总有不少学生上大学最初的几年,会给老师寄明信片或贺卡以表达对老师的感念之情。但大部分的几年后,渐渐就断了联系,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新生活就像风一样,会把旧生活吹散,然后当再次相遇的时候,曾经的一切又会重新激活。
YQ是很特别的一个,在他工作后的好几年,都会寄来他单位(省某医院)的明信片。
今天上午,回了趟震泽爹娘家,吃过中饭,我跟娘说,我今天要早点回去,我等会儿要去看一个20多年前的学生,是个医生,今天下午在某院坐诊。娘说,他还会认识你吗?我说,肯定认识!
下午两点多,我来到某院特需门诊,一个个诊室找过去,很快就听到了YQ在和病人对话的声音,不见20多年,还是那个浑厚的声音。我站在诊室门外,静静地等候,只听得YQ对病人说:“从你的症状和片子来看,没有什么大问题,你放心好了。如果你以后有什么不舒服,你可以微信问我……”
有几次,病人明明已经站起来要走了,但转身又走回去坐下来,絮絮叨叨地说自己的问题或疑虑,YQ的语调始终平稳亲和。
大约十五六分钟后,病人终于真的离开了诊室。我便进去,叫了声“YQ”,同时摘下口罩,他一脸惊奇地边叫着“J老师”,边站起身来,把我迎了进去,让坐。
此时,正好门外没有等候的病人,于是我们开始热聊。
……
这么多年不见,似乎有很多话题要聊,但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20多分钟后,我便与他告别。临了,他提出加微信和合影。
见YQ后,感慨良多:
大部分成功人士的才能在学生时代就会显露出来。
高智商和高情商是获得成功的双翼。
充沛的精力是做一个好医生的基本条件。YQ说他每天五点半起床,晚上十一点以后睡觉,从来不午休;他从来没有休息日,经常得到全国各地出诊;曾经有一天他一共做了18台手术!我问他:"辛不辛苦”,他说:“还好!”
热爱本职是做好本职的前提。YQ说这份工作他可能要干一辈子,如果退休后不干了,那是一种专业浪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