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学习营里做的分享,按要求需要写逐字稿,从4700字删到3100字,感觉又回到了写复盘报告,写一遍 琢磨一遍,又删一遍,哈哈哈哈。。。每次删的时候挺痛苦,但这个过程让自己更能明白什么是重要的。
分享主题:重复的力量--学以致用的关键钥匙
逐字稿如下:
直播间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是学习营11组的凌燕。
非常开心能有这次展示的机会,向大家分享我的主题:重复的力量--学以致用的关键钥匙。
如屏幕上所示,我会分三个部分来向大家呈现。
第一部分,升级打怪之路;
第二部分 学以致用的3个障碍 ;
第三部分 打破3个障碍的关键-重复 重复 重复
为什么想和大家呈现这个话题呢? 在这里,我借用本周一早上,我们的助教老师--艺博老师给我发的一句话,他说:学以致用,就是你没有高学历,但却能一直升级打怪,不断进步的关键钥匙。
第一部分:
正如艺博老师所说,我是一个没有高学历的人,没有到什么程度呢?我想如果要在我们学习季里,以学历为维度,从低到高排序的话,我能得第一名。不信?那我就说说我的学历:
截止目前,我的最高学历是自考大专,初中毕业后,考了中专院校,没毕业 转校去学习学前教育,学了2年后,又是没等到毕业就去幼儿园工作。一边工作一边自考了大专文凭。
那升级打怪呢,我梳理了过往的职业发展经历,大概主要表现有5个阶段:
1.自考学历--初出茅庐拿到转行的敲门砖;
第一阶段,拿到大专文凭后,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当时招聘对学历的最低要求是大专,我的自考文凭成为了我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敲门砖。
2.分享输出--脱颖而出成为业绩管理者;
第二,工作两年后,因为我经常给新人进行经验分享,被领导看中,就此踏上了团队管理之路。
3.学完就讲--转战培训岗位,老板主动将培训预算翻番;
第三,我内部转岗到培训岗位,这个岗位对我来说是全新的领域,当时疯狂阅读了大量的书,听了很多课,学完就在公司讲。其中有2个培训项目因对业绩贡献突出,被老板肯定,在持续做的过程中,老板主动将预算提高了一倍。
4.据为己有--多部门管理的跃迁;
后来,到第四个阶段时,也是因为在担任培训经理中的两个明星项目,极大提升了对不同部门管理的理解。所以,我现在担任公司的副总经理,分管着公司的客服部,销售部,产品部,技术部,和运营部。
5.慢就是快--1年时间副业开启收费,今年单月收入突破万元
第五个阶段,就是我的副业发展了。2019年开始系统学习生涯规划,2020年开启收费,2021年2月单月生涯收入首次破万元。
以上是我的升级打怪经历。
其中,我“有知有觉”的运用学以致用的能力,是当我成为培训经理后。
第二部分:
当时,我经常苦恼的一件事是为什么业绩部门经理,提上来的培训需求,都是已经培训过的内容。
为什么培训没有用呢?--因为没有用。为什么学习没有用呢?因为没有用。相信这两句话大家都听到过吧。
所以,到底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拿到结果呢?这是我那个阶段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
有一天,有位前辈给我推荐了一本小书叫《知道做到》,从这本书的阅读和践行开始,让我踏上了“有知有觉”的升级打怪之路。
作者肯.布兰佳在这本书中,研究“怎样把一个人从书本,音视频上,培训班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得出三个 人们不能学以致用的障碍:
1.知识量超负荷。
人们接受到的信息太多了,在今天,我们很容易去读一本新书,上一门新课,知识来的非常容易,同时,这里有个很大的陷阱:获得新知识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远比要去把学到的东西转化成行为来的快速和容易。
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学习等于知识的获取或者说信息的获取。而不是通过学习改变行为,让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好。一旦陷入这个陷阱,就会出现很多人感叹的那句话:“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2.消极过滤。
在这里,作者提出“发臭思维症”,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对于那些积极的,哪怕是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半信半疑,或者干脆拒之门外。这种消极的态度总让人们止步不前,如果没有一个积极开放的态度,就很难消除知行之间的鸿沟。
3.缺少跟进
因为旧习惯和旧行为已经深深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而改变习惯和行为,都需要付出真正切实的努力,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该如何采取切实的行动,去改掉自己的习惯,改变自己的行为。
而克服这些障碍的关键是“重复 重复 重复”。嗯,如果你在这儿听到了3遍“重复”,相信我不是因为我的网络或你的网络卡,也不是因为重要的事儿说三遍,这里的重复指的是“间隔性的重复”。
第三部分:
当我学到“重复”这一妙招时,不仅成为解决我当培训经理时的难题,同时为我此后当多部门管理,以及我现在副业变现,做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我称它为我学以致用的关键钥匙。
不过,书中并没有讲如何“重复”。
最开始,我会反复的听一同一门课,看同一本书。我们都知道重复的东西不好玩,我们看小说,电影,电视剧,最不喜欢剧情重复。所以当时,我把自己弄的精疲力尽,也没记住多少。
后来经过不断的摸索,我总结了一些经验,
这里的“间隔性的重复”不是指简单的重复看书,重复听课。也不是指简单的时间间隔,具体来说,你可以通过:时间,目标,形式这三个方式的变化,来进行“重复”:
1.时间的间隔:
在学习时间上安排一定的间隔,不要突击学习。其原理是人脑的“记忆曲线”。隔一段时间回想前面学过的,然后再学新的,这个方法最有利于记忆。
但是如果你不断接触新信息,或者只读一遍书,这些都只会让你养成迅速遗忘的习惯,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总是在不断的处理一件事,要不是学新的东西,要么是遗忘。当你一旦忽视了某件事,就会很快将其遗忘。而间隔性重复来集中思考某件事时,我们就会记住它。
同时,当你间隔一段时间后,你会带着第一次听完后的认知,间隔中的这段时间的消化和感知,再去学习之前的内容,会有种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感觉,因为新的阶段让你发现了上次没有注意的新知识;
还有时候,你第一次学习后去应用了,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改变旧行为很难,反而还会引起退步,举个例子,我当促动师时跟进很多学员学咨询技术,当上完技术课做对练的时候,经常听到他们的讲话是磕磕巴巴的,学了新的沟通技术,反而连话都说不连贯了。
这是学以致用的必经之路,因为我们要打破旧的习惯和行为,塑造新的习惯和行为。此时,如果你重复去听一下课程,就会有学而时习之,恍然大悟的感觉,因为你更直观的体验和感受了新旧行为之间的不同,更理解自己所处的阶段,也清晰的知道自己下一步,如何应用新知识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2.学习目标的层层深入
当你第二次,第三次去读一本书,听同样的课程时,你并不是仅仅是在重复第一次所做的事情。比如说通常我第一次读一本书时,会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主要的内容。第二次会画出一些重要的理念。第三次我会做笔记,现在做笔记就用4f法,第四次会选择伙伴们和我一起读。具体读几遍,你可以因情况而定,但重要但是,你要清晰知道你每次的学习目标。
举个我四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
第一次读,是去年10月份国庆节,那时候好多人推荐这本书,于是专门放到了国庆节假期来读,一气读完,可读性很强的一本心理入门读物。读完的感受是满足了好奇心:蛤蟆先生到底怎么了。读完后就计划过一段时间二刷,重点是想了解蛤蟆先生为什么抑郁了,以及是如何走出抑郁的。二刷之后,我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理念;第三遍读,是因为我在自己的社群里,要为大家做拆书分享,投票这本书得票最高,要给伙伴们进行拆书分享,因为对象都是咨询师们,我第三刷,就重点看咨询师是如何工作的;第四遍,就是带着伙伴们一块拆这本书中的一个片段了。
就这样,因为每次目标的不一样,每次重复阅读,都让我获得更深入理解。
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要想真正了解一个领域,我们就必须透彻的吸收一些重要信息,而不是盲目地接触大量信息。而通过学习目标的层层深入,可以让我们少而精的逐步渗透。
3.学习形式的变化
要说到学习形式,万维钢老师在《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一书中,写道: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
比如同一知识点,在课堂上看老师演示一遍,这是视觉;回家自己精读课本,这是读写;下一堂课再动手操作一遍,这是实践;还有参加测验,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我能想到的还有费曼学习法的以教为学,这也是我后面那些阶段学完即讲的官方的说法,
那你呢?你还能想到什么样的学习形式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以上,就是我今天向大家分享的内容。愿我们在成长的路上,结伴同行,学以致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