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记起来自己当初为何放下文学,大抵是经历了才渐渐明白,所谓文学,所谓尘寰,大多不过是在情里越陷越深,于欲念渐渐埋没,或自心里苦苦挣扎的文字吧。
自古及今,文学枝渐繁茂,繁茂的枝节往往代表着人们渐渐甚嚣的尘绪。我还是喜欢那乐府民歌,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淡淡心绪。
青天依旧是几千年前的青天,白云也不过如几千年那边随意悬挂。只是现代的人的心事比白云还飘忽,心绪杂乱,自然要说的就多了。
思绪让我疲惫,消耗我的精神。朝夕折损人不知,耗竭神气神乃去。
思绪成了一种习惯,如小溪大河连绵不断。可思绪会带来什么呢?人的智慧是在静的先天温床涵养蕴育,思绪随之引发智慧道理。但现在人缺少的不是思绪,缺少的是静境的温养。
你说让一个人思惟一件事几天不难,但你让他在凳子上静坐半小时他就未必受得了。人们习惯于思虑,缺少了安奈,缺少了沉静。
人们觉得“我思故我在”,觉得人不去思考什么与鸡犬何异,人们认为这副身体就是自己,认为这副脸面就是真实,认为情绪发作是个性,认为的东西太多,落在自以为是的怪圈里。
庄子说人们都师心自用,人们的成见就是自己的老师。不曾去体味亲历的事情却好像已有所得,待到让你亲身上阵看你还得不得?
有点厌倦了再主动勾起思绪,清月挂虚野岂不清净,哪里还要去思去想去言说?把自身放于天地间,言语思绪都舍弃了,那个活脱脱的又是什么呢?
清风拂面,正好归乡。
修习禅定吧!让自己的思绪渐渐平静下来,杂乱的思绪归于统一,纷繁的妄念归于宁寂。你会体会到身体是自己所借用的,思绪也从来不是主人家。妄念总是喜欢将心蒙蔽,我们要自迷雾处慢慢走出来。
没有定力是不能成事的,没有一定的定力连安坐也坐不住。没有定力不能发起智慧,没有禅定不得解脱。做学问者再如何能如何,东坡先生的文风流传这么多年,可即便如此不也被佛印大和尚劝说要做一个真正的汉子吗?什么是真正的汉子,不就是敢于承担自己生死解佛所说智慧吗?我们几人比得东坡先生,几人能做大丈夫事呢?
总看到现代人动不动就解佛经道经,动不动就谈开悟,自己开不开悟心里没数吗?自己心品自己心里没数吗?自己道行多深心里没数吗?要是自己修行就自己默默修行,有那个能力能解经吗?有那个能力能讲法吗?有那个能力去担起那个责任吗?在妄心里自得其乐,自欺欺人。
写完这篇就懒得再多说了,哪天有心思了愿意写再写点东西。曹文逸仙人说:工巧文章与词赋,多能碍却修行路。诸君自重吧!
我还是去做之前那个傻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