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季太忙了!
监考、阅卷、登录成绩,发现课程论文的批阅比起试卷难多了。一个学生的课程论文平均5000字的话,那就有30万字左右。两篇课程论文就有60万字。再加上批试卷,着实忙碌了好一阵子。
此外,就是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帮着一些孩子填报高考志愿。那叫一个纠结啊!分数就像是十年寒窗挣来的钱,一次性将它花出去,生怕有个闪失。
不少考生和家长感慨,多考二三十分就好了!说得轻巧,哪个分数都不好填报。真要是多了二三十分,填报的立场和角度立马变了。照样希望分数花出去能物超所值。
从考生自身角度来看,兴趣所在、能力所长、性格匹配是必须考虑的,专业选择,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热门专业都是相对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很少遇到常青树专业。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一纸证书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大学毕业时,孩子是否有核心竞争力,那可是大学期间攒出来的实力。专业适合自己时如鱼得水,甚至保研也来得轻松。反之,专业不适合自己时,学起来都是眼泪,即便辛苦付出也不见得开花结果。
当然,有些现实层面的问题也要考虑。比方说,家境一般,我建议其学个短线专业,选个本科毕业就业机会多一些的专业,那样不至于受制于家庭条件。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有条件再考虑提升自己。如果家境不错,自然可以任性一些,爱我所爱,可以由着自己兴趣、能力和性格去选择任意专业。塔尖阶层的孩子很少选择技术类专业,反而会选择艺术、哲学、社会学等专业,原因就在于就业不是他的痛点。无论是继承家业还是选择职业经理人,他需要洞察人性的能力,这不是技术类专业可以做到的。
从社会发展趋势而言,多少也要考虑行业发展态势,千万别选择一个夕阳行业,别到时候走入死胡同,改弦易辙不是那么容易的。从疫情来看,或许居家也能办公的职业比起生产型职业更有抗风险能力。
欢迎报考青岛理工大学今年考试季,家长和考生聚焦的是高考数学的难和中考的易。从北京中考卷出天花板、高考数学难到让人奔溃来看,究竟是一次偶发事件,还是教育主考部门释放一种信号(青岛中考成绩还没有出来,就像那只还没有踢出去的鞋,让人等得心焦)。如果高考的难和中考的易在释放信号,那它究竟想如何导向考生和家长?
难道中考的易,真的是双减政策的配套?提醒家长没有必要补课?高考数学的难,真的是坊间传闻为了选拔拔尖人才?会不会是家长们的过度解读,或许只是命题时难度控制得不好,来年就改过来了。我倾向于后者,因为过难过易都不利于选拔人才。真要是为了选择尖端人才,完全可以靠强基计划、奥赛成绩保送、少年班等一揽子计划做补充。
目光放远一点的话,家庭教育规划需要聚焦的是未来人的生存状态以及靠什么活着。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或许物质生产领域并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力资源,反而是在精神生活层面的人力资源需求越来越多。那就意味着服务提供者越来越多,未来的竞争反而是“怡人性”成为一个核心素养。就像董宇辉的带货让你舒服,那些如乌鸦般聒噪的带货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少。也就是说,董宇辉把大家的胃口吊起来了,带货没点文化都不行。
秉持全人教育理念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出版畅销书《学习好其实并不难》《其实你不懂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