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7日上午,带着工作中遇到的迷茫和对知识的渴求,我们一行来到了深圳龙岗区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将近有70位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及骨干成员参加了本次培训。在短短的一周学习中,几位资深的专家学者的讲座和两次基地研修,让我这颗因忙碌而变得浮躁的内心渐渐地安定下来,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回顾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现很多工作思路和方式需要重新定位,真的是受益匪浅。
一、学习收获。
1.专题讲座。梁宏鑫老师的专题报告《最佳实践萃取在课程开发中的应用》开启了本次培训的专题讲座。梁老师讲述了一名卓越教师的成长路径,从外部与内在动力谈了名师成长的关键因素,从案例+反思——论据+证据——概念+思想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一个名师的成长历程。让在座的所有名师工作室成员明确了前进的方向,获得了成长的力量。肖红春校长以游戏的形式带领我们开展《团队凝聚力训练》,随机分组、“纸片涂鸦”和“图片串讲”等一系列轻松愉快的活动,小小游戏见证凝聚力,蕴含大道理,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内涵深藏其中,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刘静波讲解的《学习设计师打造七步法》。他提及的“五星网状教学模式”,和补缺让我茅塞顿开,在以后的教学中能要做到循序渐进,注重学生的基础,把任何新知识的教授的前提放在旧知的基础巩固上。把旧知变必知,必知变成新知识,以此来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在雷斌老师《名师工作室研修培训课程敏捷开发》专题讲座中,我学会了在设计课程时,首先得明确问题,然后制定目标,再寻找最佳的实践,最后形成课程。深圳市龙岗区熊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熊华老师主讲《逆向精准可视化教学设计》。熊老师就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设计模式、体验操作等几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细致到位的讲授。既有理论的高度引领,又进行了具体的实践体验。
2.基地研修。第一次是来到深圳市龙岗区清林小学进行基地研修。观摩了司雅林名师工作室开展的精彩的英语教研活动。司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她用自己的专业成长引领团队如何打造名师工作室,去影响年轻老师的成长。第二次基地研修是在龙岗初级中学进行。首先听了陈友琴名师工作室成员冯老师展示的一节化学示范课。课上,冯老师智慧地引领学生“想学、自学、互学、展学、结学”,教学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学本教学”的课堂魅力。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陈友琴老师还给我们带来了《如何构建有效课堂》讲座,陈老师的讲座有理论,有例子,接地气,很实用。通过学习,学员们对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在课堂上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深圳市城市学院课程开发与授课专家、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研修员倪胜军老师给我们做了《基于学习科学的教与学原理》的专题讲座。倪老师从自己女儿三年级家庭作业的统计数据入手,和我们探讨了有些我们以为的某些“科学论断”其实是伪科学,让我们明白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去尝试是让学生获得经验形成能力的基础,在课堂上通过多元设计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是符合学习科学的高效课堂。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二,启发。
反思我们开展的各项工作,感觉过多的注重了上级布置的任务的完成,而缺乏工作室的核心理念和工作室的特色工作室的理念,对工作室的成立的具体做法缺乏系统明确的思考,或者说只是对工作片面的理解,没有明确工作的思路及建构系统的工作体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明确思路,完善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开展各项活动上,要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明确活动背后的理念的支撑,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风格,完善工作学习交流研讨制度,以制度激发工作是成员的积极性,要因地制宜构建特色带动区域教学的发展,根据我们的教育理念,认真的建构落实,只有具备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独特的实践特色,我们才能创新的开展工作,打造出属于我们工作室独一无二的品牌,与我们的特色品牌影响带动辐射引领无线初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一线教师专业的成长,工作室工作任重道远,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努力,只必将开拓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