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作文教学谈写作
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学》笔记1

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学》笔记1

作者: 永恒的自性 | 来源:发表于2018-02-01 15:25 被阅读24次

    问题1:划清母题与情节的界限。

    发现:故事常常将相同的行动分配给不同的人,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角色功能研究故事。功能实现方法可以变化但功能本身是不变因素。角色的功能可以代替母题这一概念。功能的重复性是惊人的,重要的问题是故事中的任务做了什么。

    解决方法:(定义)功能指的是从其对于行动过程意义角度定义的角色行为。它们是独立的构成了故事基本组成部分。神奇故事的已知功能项是有限的了研究的。功能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同一的。

    (代码归纳)格式:该项功能性质的主要简述;用一个词表达简略定义;该项功能的代码(引入符号使得后面能够用公式化的方法对故事结构进行比较)

    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学》笔记1

    问题2:一个功能项具有双重形态意义的情形:当一个行动经过分析得出拥有两个代码的意义时,该功能项具有双重形态意义

    问题3故事并不是一个功能项直接往下一个功能项奔走的,需要缓和。故事除了功能项之外的其他部分:

    A用于功能项之间起联系作用的辅助部分(衔接类型,衔接情节要作者发挥创造力,方法多种多样,达到连接两个功能项的目的就行)

    B伴随着三重化的辅助部分,三顾茅庐中三次是三重化辅助部分,只有最后一次把诸葛亮请出山才是功能项:集结伙伴。这期间出现三次赠与者:徐庶、水镜、诸葛亮朋友。(三重化可以为故事营造氛围,情节更加复杂)

    C原因,引发人物这种或那种行为的目的。缘由有时会赋予故事十分独特鲜明的色彩,但与三重化不同的是,缘由是故事中最不稳定的部分,它们不如功能项和其连接部分那么有清晰的成分。一般偏向社会伦理心理领域,而且几乎什么理由都可能引发行动,越是冒险的行动需要更鲜明的理由。

    问题:为什么要根据角色排列功能项?

    许多功能项是通过逻辑联结起来的,这些范围整体上与完成者相对应,这就是行动圈。

    故事有以下几个行动圈(根据人物关系三角骨架):

    加害者:加害行为、作战或与主人公斗争行为的其他形式,追捕。

    赠与者:准备转交宝物,把宝物交给主人公

    相助者的行动圈:主人公的空间移动、消除灾难或缺失、从追捕中救出,解答难题,主人公摇身一变

    要找的人物如公主和她的父王行动圈:出难题,打印记,揭露,认出,惩罚第二个加害者,婚礼,父王作为执行者。

    派遣者:派遣

    主人公行动圈:动身去寻找,对赠予者要求的反应,牺牲型主人公只要完成后面的。

    伪主人公行动圈:动身寻找,负面反应,欺骗性的图谋

    铺垫部分的功能项就按照这些人物排列е,б——ь  в——щ,г——g。

    问题:新人物进入行动过程的几种方式

    A加害者第一次偶然出现,第二次被寻得或故意出现加害

    B赠与者在路上桥头等地方偶然相遇

    C神奇相助者作为礼物出现,可以由曾赠与者引导出来

    D派遣者主人公公主和假冒主人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伪装者存在感很低,背地里伤人

    第二个一般是重复性回合,人物改变,继续前面的套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学》笔记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yr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