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2023年的8月27至8月29日,我们一家三口和朋友一家三口去了南京。
是坐的高铁去南京,短短的一个半小时左右就到了。我以为江苏会更发达一点,但沿途的乡村风光其实和浙江没有多大区别。还是那些似曾相识的山水田园。其实想想也是,毕竟两省相连,而江浙又素来并称。
出高铁,转地铁,到了离夫子庙最近的地铁出站。准备去入住酒店。谁知出站之后连弯都没转,就看到一家卖鸭血粉丝汤的,两个女人,其实主要是我老婆,就迫不及待的要进去品尝一番当地特色美食了。收费25元一碗,当时我内心是暗暗咋舌的,才简简单单的一点粉丝,外加一点鸭内脏之类的,收费居然不低。到了后面两天,见识了每条街道、每个景点几乎都有鸭血粉丝汤卖,我才知道,那家地铁口的是收费特别贵的,别处差不多是15一碗,也难怪那家店里面会顾客寥寥了。
安顿好下脚处以后。就开始了第一天的行程——好不容易预约上的南京博物院。这一天是为了给娃上上历史课,顺便自己也穿越回去体验一下古人的野蛮嗜血、简洁明快有力和繁复艳丽绮靡。
逛完博物院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大,逛的腿痛。即使是随随便便的走马观花,也让人直呼受不了。还有就是建筑和展品明暗交杂,现代和古代交错,让人心生恍惚。
当然,东西确实是多的,各种鼎、簋、尊、兕、炉、盆、灯、砖、陶、镞、骨、玉、剑,棉麻制品,丝锦织品,工笔画、简笔画、山水田园画等,还有现代数字还原的古代各种场景等等,到了这里,反正感觉以前的历史老师是不够尽责的,自己这么多年的书看下来,也全看到马蹄上去了。当然也有部分的国外和少数民族艺术品,还有暂时闭馆、缘悭一睹的民国馆。
漫长的岁月下来,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变化既快又慢、既变又不变,让人赞叹又感慨。
第二天是去了据说斥资40亿建造的牛首山,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供奉之地。不管是里面的佛顶宫也好,还是地宫也好,真的是金碧辉煌,气象万千。说起来里面有这么多佛菩萨,但是我却起不了甚深的敬畏与虔诚之心,这大概是因为五色令人目盲吧,还有我的心已经积垢太深,一般的事物已经难以洗涤了吧。
我还记得小时候跟老师同学一起去的学校附近的东岳庙,一座典型的佛道融合的寺庙,不大,也不辉煌,甚至是历经沧桑后的古老与灰败,但是那里面的壁画确实震撼或者说是吓到我了。那些斩腰、拔舌、锯头、上刀山、下火海的画面,直让人觉得此生非得行善不可,更让人觉得人生在世,不是去后肉体受苦就是在世时精神受苦,毕竟自律、向善的品质跟人的本性或者说兽性是相违背的。
有时候我们会惊叹于那些金碧辉煌、繁复绮丽的东西,但是也仅止于惊叹了。要激起更深的情感,还得是那些历尽沧桑、归于平淡、甚至是残缺的东西。赋到沧桑句便工。我们在赞叹那些青铜器制作精良的时候,如果这些青铜器不是沾满了泥土尘埃、变得锈迹斑斑、中间又隔了一大段的沧海桑田,而是穿越回了古代,变成古人生活之时那般的品相完好又金光闪闪,那么这些青铜器也只是充当了日用或祭祀之用,距离价值连城肯定相去甚远。
其实不止青铜器,很多事物都是如此。
时间和苦难能让人更加接近真理和生活的本质,但大部分人又是不愿意接受时间和苦难的,我们只喜欢那么远远地看着,然后发一声感叹——真理和本质真好!
第三天,明孝陵,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云锦博物馆
一开始我以为要去的是中山陵。其实中山陵在未去之前,我已经在线上云游过了,想着到了实地之后可以在儿子面前卖弄一下。结果去了明孝陵。
和定陵相比,孝陵面积要更大,气势也更宏伟,路边的石像生,定陵是没有的。也是在这次的细细品味之后,才大致理解了明楼和宝塔,也知道了严格意义上的灵寝和陵寝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个收获是认识了一些花木:珊瑚树、冻绿、马缨丹,巨像法国梧桐(二球悬铃木)的光皮梾木等。
因为带着小孩,也因为众口难调,总统府、美龄宫没去。夫子庙、秦淮河、乌衣巷、老门东,当然是必逛的。
南京大牌档里面有人手拨琵琶,唱一遍昆曲版的声声慢。先锋书店的格局我是很爱的,里面的书按个人观点来看也有可取之处。夫子庙里面介绍了些历代科举的传承创新发展,私以为内容不多,票价不低。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云锦博物馆隔马路而相对。一地狱,一天堂,一落寞哀伤、一繁华奢丽。
又能说些什么呢?繁华奢靡也好,醉生梦死也好,兵燹天灾也好,生不如死也好,都得依托整个时代的风云变换。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珍惜当下,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趁还有体力,还有时间,多出去走走停停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