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东川,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云南东川,是一个大山的地方。
东川的人民,尤其是大山里的山民,他们的生活,贫穷啊!非常非常的贫穷!六七十年代,东川山里的村民,他们过得,是怎样的生活?怎样的生活?
现在,让我择一个景点,粗略地描写一下。只是描写,不是亲临体验。所以,东川山民内在的,切肤的感受,我不能领会、体味。我只能凭自己的所见所感,发一席空泛的议论。
拖布卡乡,桃源村。是不是,又怪异又美丽的名字?“拖不卡”,这里我就不详细考证了,反正当地有不少文史专家在研究。据说“拖布卡”是一种民族词音,意涵森林环抱的美丽意境。
“拖布卡”一词,让初到此地的人听起来,有点怪怪的。地名称呼,似乎是民族语意,这里的居民,大凡是少数民族吧?可是,当我走进这个地方。哦!方圆几十里的大山里,星星点点的村落里,居住的大都是汉人。是汉族哦!
身临其境,展望大山,我忍不住窃想:这里居民的祖先,大凡是武侠故事里的侠客,有飞椽走壁的武功吧?要不然,去个外婆家,外婆家的房子抬头可见,却要翻山越岭几座大山,让人走的脚瘫手软。
串个亲戚,会个朋友。哎呀!得走上几天几夜的山路。孩子上学,要从这座山,跨过几座山。上坡,下坡,山涧,山箐,山谷,山垇。还好,解放后,孩子们上学,就住在大一点的,有教室的寨子里。虽然学校又简陋又破旧又幽暗。
赶个街,到拖不卡乡的街,那种陈旧,破损,沟里冒着恶臭的小街子。 有些山民,要赶着山羊,骑着小毛驴,走它个几天几夜才能来到。就是从桃源村来赶街,也得走上五六个小时的岖岖山路吧!
雨天是又滑又污的泥路,晴天是沙石滚动又灰尘飞场的毛路。路边怪石嶙峋,草木不生,一不小心摔倒,眼下是万丈深渊。我的妈呀!没有武功,在这里怎么生存?
虽然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可是,乱石林立,土地贫瘠,坡徒路曲。唉!这里的人民怎么会富裕?怎么会过得好?练功吧,可以不吃不喝!
养羊养牛吧,可以牛羊成群呀!可是,遍地沙石,遍山乱石。大山里,大都呈着光秃秃,就是矮小的林木,也少之又少。草,鲜美芳草地,在此处无影无踪。当然,灌木杜鹃花,在这大山里随处可见。杜鹃花,只是像我这种文人雅士喜欢。可以悦目,悦心。牛羊不喜欢,不会吃。看来,这里的牛羊也得有武功!
说千道万,就是这里的人们,生活很艰难,很艰难!看看他们的房子,他们的住房。这是人住的房子吗?像一个洞!红泥垒石作墙,青石铺块作瓦。山坡上刨一块平地,筑巢作房。风起风进,雨来雨流……
幸好,桃源村坡上坡下。不是桃李嫣红,就是梨花雪白。简陋的山村,绽放着绚丽,似桃花的世界。
不说了,不说了。大山的女儿,我们的女主角杜鹃花一一她就是这样的生活。现在,杜鹃花的母亲,正躺在医院里,生命垂危。但是啊!这样的人家,那来医疗费?
看着憔悴的母亲,想着母亲艰苦的一生。杜鹃花的脸上,流着涩泪,堆着愁雲。“鹃花,鹃花呀,别管我了。去上你的大学,去上你的大学。你可要离开大山呀!离开大山呀!离开大山呀……”母亲微弱的气息中发着深情的嘱托。
“妈,会好的,您的病会治好的!你安心吧,我们会想办法。”家里的羊卖了,猪卖了,下蛋的母鸡卖了;就是留着犁田的水牛也卖了……
乡亲们,几分几角地送来。亲戚们,几十几百地借来。杜鹃花,去招待所扫地,去饭店洗碗,挣个一十三十。
深夜里,她守在母亲病床旁。心事重重,一脸愁雲。她拿出大学通知书,一遍一遍地看,一遍一遍地读。看了读了又折好装进衣袋,一会儿又拿出来又看又读。反反复复,几遍地,一字一漏地看着,读着。录取通知书上的内容,她都背熟了。录取她的大学,那可是她梦想的大学啊!上大学,那可是她离开大山的光明道路啊!
杜鹃花闭上眼睛,咬着牙。她把大学录取通知书撕了,撕得粉碎。一片一片,随风飘去。
风呼呼地啸啸,杜鹃花嘤嘤地哭泣。上天,上天总是无情。没过多久,母亲还是走了,还是走了!
母亲去世后,杜鹃花的姐姐,远嫁玉溪。哥哥去矿上做苦力。老父亲,还得在山村里抚养弟妹。
杜鹃花专心打工了,她做两份工作。
网友评论